加强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 促进民生水利和生态文明建设
水利部副部长 胡四一
(2008年9月27日)
同志们:
在举国上下庆祝第29届北京奥运会、残奥会胜利闭幕和喜迎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之际,我们今天在美丽的吉林延吉召开全国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总结分析水利风景区工作形势和要求,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进一步加强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推进水利旅游项目审批管理。
水利部高度重视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在去年召开的全国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会上,陈雷部长亲切接见与会代表并作了重要讲话。本次会议召开前夕,陈雷部长专门批示:“近几年水利风景区工作抓得实,力度大,有成效”,在刚才的书面讲话中又深刻阐述了做好水利风景区工作的重要意义,充分肯定了水利风景区工作取得的成绩,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希望和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落实。
出席本次会议的有:水利部有关司局、各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水利风景区主管部门的负责同志及部分国家水利风景区的负责同志。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中国水利报、水利部网站及吉林省部分新闻单位长期以来对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给予了高度关注和支持,这次也派员参加了会议。吉林省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做了大量会议准备工作,提供了周到安排和热情接待。在此,我代表水利部和陈雷部长,向长期关心支持水利工作的吉林省委省政府、延边州委州政府和延吉市委市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各位代表和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对新批准的第八批42家国家水利风景区单位表示衷心的祝贺!
下面,就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讲两点意见:
一、全面推动,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成绩显著
1.以风景区评审为抓手,推进水利风景区又好又快发展
从2001年开展水利风景区评审工作以来,水利部已批准设立了八批314个“国家水利风景区”,千余个“省级水利风景区”。这些风景区为改善水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近几年来部分国家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和发展颇为成功,水利风景区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显现,大大地激发了各地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的热情。这项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地方政府和水利部门的重视,已经成为广大水利干部职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民生水利、促进生态文明,以人水和谐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各地申报国家级、省级水利风景区的质量逐年提高,不同层级的水利风景区遍布大江南北,已成为人们休闲度假、观光旅游和科普教育的理想场所。
2.以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为目的,促进水利风景区的科学发展
水利风景资源的开发应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优先、积极科学合理开发利用的原则,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确保水利风景区健康、科学发展。西安市累计投资30亿元用于改善浐、灞两河的生态综合治理,开发建设了沿浐、灞两河的水利风景区,促进了浐灞景区的快速发展,仅2007年在浐灞风景区就成功举办了F1摩托艇世锦赛、世界园艺博览会、第二届欧亚经济论坛等高规格、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活动,并取得多项大型活动的举办权;河北桃林口水利风景区坚持开发建设与保护相结合,库区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目前,景区内绿柳成荫、花团锦簇,一派青山绿水,库区水体清澈,野鸭成群,灰鹳水中嬉戏,令人心旷神怡,游人留连忘返。
3.以改善水生态环境为目标,提升水利部门的良好社会形象
水利风景区建设利用水的流动、水的碧波,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结构,从而优化生存空间,提升生活品质。努力做到了建设一个水利工程,造福一方百姓,美化周边山水环境,塑造一个亮丽景点。水利风景区,巧借自然山水风光,精做亲水文章,成为一个个利用山水形胜与民休养生息的好去处,人民群众热情拥护,地方政府积极参与,水利干部职工的探索和辛勤劳动赢得了社会的赞誉,水利部门的行业影响力和社会形象得以提升。延吉市在布尔哈通河两岸滩地建起了亲水平台、露天泳池、草坪公园、健身广场、运动球场等众多公共娱乐场所和服务设施,广受群众欢迎,使市民在休闲娱乐中不仅充分领略了生态水利所带来的自然和谐之美,而且切身感受到了水利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科学内涵。
4.以人水和谐理念为导向,推动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
纵观千百年来的中国水利发展史,不难看出,只有顺应自然,尊重水的客观规律,充分发挥水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和水环境的自净能力,才能使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维持良性平衡,才能化水害为水利,服务人类文明的发展。水利风景区建设与发展,正是亲近水、善待水的一个新举措,是人水和谐理念的生动体现。如镇江滨水区、山东滨州与临沂等通过整治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传承水文化,使现代水利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自然生态环境与人居环境融为一体,打造出“城在水中坐,人在画中游”的诗情画境,创造了人水和谐的理想范例。江苏南京市政府通过整治秦淮河水环境,施惠于当地百姓,秦淮河重新焕发了迷人风采,真正成为了一条“美丽的河、流动的河、文化的河”。
5.以水利风景区建设为契机,促进水利改革和发展
水利管理体制改革,既要实现管养分离,又要稳定基本队伍,还需提高水利行业职工的生活待遇,这是不可回避的事实。而旅游业具有相当大的经济辐射和拉动作用。水利风景区建设与发展,不仅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大量直接或间接的就业机会,促进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而且增强了水管单位的经济实力,稳定职工队伍,促进水管单位的体制改革。如上海市松江区以创建“国家水利风景区”为契机,综合治理城乡河湖,修复保护水生态,优化美化水环境,挖掘弘扬水文化,较好地利用了水利风景资源优势,还乘势安置了改革中转岗的职工,调整充实了专业人才队伍,工程管理、资源保护都迈上了新台阶,形成了“单位发展,职工得利,群众受益,政府满意”的良好局面。如长沙千龙湖国家水利风景区安置了近400人的工作岗位,河南青天河水利风景区解决了约640人职工队伍的工作安排,为解决职工就业难题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二、突出重点,全力做好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
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一举多得的好事、实事,社会欢迎,群众拥护,政府支持,各级水利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践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抓住机遇,开拓进取,推动水利风景区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1.进一步加强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
水利风景区纳入水利建设范畴,是民生水利的具体内容和重要载体。积极开发利用和保护好水利风景资源,是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水管单位的责任和义务。要把加强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在具体工作中,要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继续做好国家水利风景区的评审和管理工作。到目前为止,水利部已经审批了八批314家国家水利风景区,初具规模。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是实现国家水利风景区由量变向质变的飞跃,在维持一定申报数量的基础上,积极打造品牌,多出精品,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建设一批在国内、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景区。同时,各地必须进一步明确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利风景区的管理责任,健全管理机构、完善管理制度,强化景区管理,不断推进水利风景区的建设与发展。
二是进一步推动水利风景区规划和管理工作。规划是保障水利风景区健康发展的依据,是规范建设管理的基础。规划编制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水利、环境、生态、园林、经济、文化、旅游等多领域和多专业,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水利风景区管理办法》规定:水利风景区设立后,应当在两年内编制完成规划。但是,由于目前对水利风景区的规划管理很不规范,缺乏对景区规划设计单位的资质认定和管理,缺乏对景区规划设计从业人员的资格认定和管理,缺乏对景区规划设计成果的评价和审查,现行完成的规划大多由旅游部门(公司)按照旅游规划规定编制。由于编制人员自身专业的局限性,景区规划编制既不能体现水利风景区特色,又不能兼顾水利工程的各项功能发挥,更难以满足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因此,下一阶段,要下大力气狠抓规划编制和管理工作,确保《水利风景区规划编制导则》年底颁布实施。在水利风景区规划编制单位资质、人员资格、规划审查审批等方面部景区办可采取先试点,待条件成熟后再向全国逐步推广。可以把水利风景区的规划建设与水利工程规划建设和竣工验收的环境评价参考标准综合考虑,统一要求,在兴建水利项目的同时,应尽量考虑水利工程设施的环境绿化、美化和亮化问题,既要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综合功能,又要为其后续管理创造必要的条件。
三是抓紧开展国家水利风景区的复查工作。受各地经济条件、思想认识等因素的制约,全国水利风景区的发展很不平衡,情况各异。一些地方建设风景区的积极性不高,拿到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牌子后,不按规定编制完善景区规划,或不抓紧进行景区相关建设,设施落后,管理缺位,难以有效运转。有些地方积极性比较高,但由于对水利风景资源认识不足,不按规划要求而盲目开发、分散开发,损坏风景资源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风景资源的有效利用,后果堪忧。因此,水利部决定,从明年起重点组织力量对所审批公布的前六批国家水利风景区进行复查。复查合格的,将保留,不符合要求的,将取消资格。希望各地重视并配合做好这一工作,使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真正名副其实,健康运转。
2.推进水利旅游项目审批管理
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要求,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水利旅游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明确工作目标和责任,把水利旅游项目审批管理纳入到水行政公共服务与管理的工作范畴,并作为一项经常性业务工作布置安排。重点要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是明确工作职责。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将此业务内容纳入工作职责范围,将其作为一项常规工作常抓不懈,建立健全相关体制和机制,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提供必要的保障。水利部将不定期开展此项工作的专项检查和督导,对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职责不明确、不按规定要求履行职责的单位(部门)和个人予以制止。
二是认真扎实开展基础工作的调查研究。各地要对水利旅游项目审批工作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深入的摸底调查,重点掌握其对水工程安全运行、防汛、水资源保护的影响程度。凡发现水利旅游项目存在安全隐患时,要提请当地政府予以纠正。
三是积极依靠政府,建立定期协商机制。水利旅游管理工作涉及水利、城建、旅游、林业等多部门,需要各部门间大力支持和通力合作。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依靠地方政府,争取他们的支持和指导,建立定期协商制度,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真正把此项工作落到实处。
四是认真组织好《水利旅游项目管理办法》和《水利旅游项目综合影响评价标准》的宣贯和培训工作。要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社会各界对文件规章、标准规范的理解和认识。可通过学习班、讨论会、座谈会等方式,组织有关部门及水利旅游景区的负责人进行学习交流,以提高他们对文件精神领会与贯彻的水平和能力。
五是加快水利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一方面要有计划地引进有政策水平,既懂水利知识,又熟悉旅游管理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又要重视对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和素质的培训,拓展业务管理能力,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将水利旅游管理的人才列入培训计划,每年组织相关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其思想、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以适应水利旅游管理岗位。
同志们,加强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是建设民生水利,促进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也是贯彻中央水利工作方针以及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具体实践,意义深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希望各级水利部门积极行动起来,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水利风景资源,保护水生态环境,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8年9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