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余良禧:吃水不忘挖井人
 
分享到:
2019-04-30

  

  水泉洼      本报通讯员 余良禧

  我的老家在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龙湾村一个叫水泉洼的地方。虽只是个没有名气的小地方,但让我终生难以忘怀。

  水泉洼有一眼泉水,清清亮亮的,吃起来非常爽口,还有点甜蜜蜜的感觉。过去我家,还有张家、苏家、朱家等,都在泉沟边箍井修潭取水,用于日常饮用和生活用水。

  我就是吃着这眼泉水长大的。我家距泉水眼只有二百多米,但吃水还得靠人工运输。在我的记忆里,家里有两只木制水桶,父亲放工回来或者是利用晚上时间挑水。遇到农忙季节,父亲顾不上挑水了,母亲就提水吃。等我们兄弟几个稍大一点,就和母亲抬水吃。记得有一天清晨,太阳刚露头,母亲用腰带把弟弟绑在背上,边催我上学,边准备水桶去提水。望着母亲瘦弱的身体提一桶五六十斤的水,二百多米远的路程中间要歇几次才能到家,懵懂的我心里不忍,坚持要帮母亲抬水。说是帮忙抬水,其实也就是抬个杠子头,母亲总是把水桶放在自己这边。等我长到七八岁的时候,就和哥哥一同抬水,由于年岁小,杠子压在肩头走路总是不稳,满满的一桶水等回到家荡得只剩半桶了。

  近些年,随着全县“中高山人饮解困”工程的实施,水泉洼的那眼泉、那口井变成了供全村人饮水的蓄水池,输水管道将水泉洼的泉水送进了家家户户,全村人再也不用担水、抬水或提水了。人们欢欣鼓舞,庆祝肩头“解放”了。

  我家的取水路是镇安县千千万万个家庭饮水变迁的一例,是镇安县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缩影。这几年,我参加了县脱贫饮水安全攻坚战,目睹有的农户吃水条件比我老家还要差。大坪镇凤凰村三组村民匡运林家住在海拔1200多米高的山上,祖上八代一直沿用他房后500米远的山沟水,人和牲畜共用一潭,而且水量不足,时有时无。2018年,镇安县水利局饮水工作队费尽周折,在1700米处找到水源,布设管道,安装设施,把自来水送到他家门口。管道接通试水那天,匡老夫妇面对哗哗涌出的自来水喜不自胜。匡老夫人用布满老茧的双手捧了一捧就喝,“嗯,甜甜的!和潭水就是不一样,味道好而且还干净。”连赞“这个社会就是好!”

  随着三大攻坚战的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镇安县聚焦饮水安全全覆盖,努力实现脱贫摘帽总目标,投资1亿多元,新建、改扩建工程4000多处,铺设主管道500余万米,解决了全县25.1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了98.8%。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9年4月30日

相关新闻
 
宋鹏飞:在田间地头发挥才智
张基尧:难忘小浪底工程赶工岁月
刁艺璇:秉求索之心 履振兴之责
李广彦:筑梦调水 用心前行
李明:我愿终生守望大沙河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