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宋鹏飞:在田间地头发挥才智
 
分享到:
2019-04-30

鄂北调水工程太山管厂基础设施建设现场    本报通讯员 宋鹏飞 摄 

  “战高温,斗酷暑,服务抗旱不言苦;迎风雪,抗严寒,满腔热情用不完。河湖宽,渠道长,一年四季奔波忙;风里来,雨中去,梦中牵挂庄稼地。”这首打油诗是基层水利人的真实写照。我时常为自己是一名基层水利人而倍感自豪,虽干不出惊天动地的事业,创造不出巨大的财富,但只要能为家乡这片热土出力流汗,也就今生无悔。 

  我自2013年1月任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黄集镇水利站站长,至今已有7个年头。基层水利站单位不大,人员不多,但管的事情却一点不少,防汛抗旱、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河库巡查、水质保护等面面俱到。虽然工作千头万绪,但我和同事们任劳任怨,战斗在农村广阔的田野里,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贡献着一份力量。

  我担任站长的前两年,恰好遇到持续干旱少雨天气。这对“旱包子”的襄北地区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下乡组织抗旱期间,我每每看到河干沟枯、田地出现深深裂缝时,每每看到成片的庄稼奄奄一息时,每每看到父老乡亲们那绝望无助的眼神时,心里如刀绞一般难受。值得欣慰的是,各级党委政府针对旱情先后开展了“万名干部挖万塘”活动,制定了“易旱地区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相应措施。通过五年的努力,家乡的水利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持续干旱给农民造成的损失也在减少。 

  最令我难忘的是2015年。那一年,被列为湖北省“1号工程”的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在襄阳市襄州区黄集镇启动;那一年,造福襄北群众的引丹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拉开大幕;那一年,粮食增产工程、易岗万亩土地开发项目和太山庙水厂建设等先后在黄集镇实施。上述项目投资均在千万元以上,这在黄集镇水利史上绝无仅有。

  我每天奔走在工程协调现场,奔走在渠道、泵站、水库上,穿行在充满希望的田地间,虽然很忙很累,甚至放弃了周末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但内心却感到格外充实。特别是在服务支持鄂北调水工程和引丹灌区节水改造等重点水利工程中,我眼见着工程不断向前推进,更加体悟到水利人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历经风雨七十载,今日中华更璀璨。在这风风雨雨的七十年历程中,我国水利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水利事业的巨大成就让每一名水利人备受鼓舞。作为基层水利人,为祖国献上的最好礼物就是脚踏实地服务三农。我将和同事们一起继续发扬襄阳水利人敢为人先、敢于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将水利事业进行到底。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9年4月30日

相关新闻
 
张基尧:难忘小浪底工程赶工岁月
刁艺璇:秉求索之心 履振兴之责
李广彦:筑梦调水 用心前行
李明:我愿终生守望大沙河
孟宪荣:一条观测路 一颗赤子心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