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优秀传统的延续时代精神的升华
 
分享到:
2019-04-11

  □董文虎 泰州市水利局原局长

  人类精神包含极其广泛,水利精神是人类精神中的行业精神。我国最早有文字记录的人类精神,就是水利精神。

  早在4000年前,当整个地球洪水泛滥,西方世界寄托于由上帝赐予“诺亚方舟”避难的想象时,我国就有鲧禹父子,以“堙堵”和“疏导”之法,前赴后继,率领民众有效治水的鲧(大)禹精神。其后,在中华民族悠久治水史中,不断产生(孙叔敖的)安丰塘精神、(西门豹的)引漳溉田精神、(李冰的)都江堰精神、(王景的)河汴分流精神、(范仲淹的)捍海筑堰精神、(王安石的)以法治水精神、(郭守敬的)科学治水精神、(潘季驯的)理论指导治水实践精神、(李仪址的)育人治水精神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红旗渠精神、九八抗洪精神、三峡精神、南水北调精神等优秀治水的精神事和精神物。

  水利精神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始终贯穿着“献身、负责、求实”的意识。当我们跨入新时代,党和人民对治水提出了新要求,以人民美好生活和生态环境为中心的目标追求,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的价值遵循。为适应这一变化了的人水关系和当代人的水需求,水利部提出“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新时代水利精神。这是我国水利精神的又一次完美升华,12字要求既是民心所向,又是每个水利人的行为准则,更是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历史传统的延续,是现实社会的反映,是未来发展的趋向。

  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经历有依存、开发、掠夺、和谐四个时期。我国经历了长期的人类顺应自然水而生存的“依存型”水利阶段、经过4000多年在自然水体承载能力允许幅度内发展的“开发型”水利阶段后,进入近现代大工业生产,无节制加大对水资源开发,使不少地域和流域已超过自然水体和水环境承载能力“掠夺型”水利阶段,造成陆地水域面积大量减少、水资源严重短缺、水体大面积污染、水生态条件极度恶化。人们通过对水的再认识,一个需要有良好水环境来适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迫切需求的新时代已经到来。

  针对现实中的“人”再不去“利水”水就不能“利人”的我国水环境,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的治水方针,引导我国治水方略做出重大调整,由“重建轻管”,调整到“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新时代水利精神”中的“科学、求实、创新”的表述,又使(水利)人重新审视了(水利)人与水的关系,使“人定胜水”的主流意识,转化成要用“人水和谐”理念作指导,去实现“人水相应”的“水利意识”,着力于推动进入通过调整社会经济发展,去适应水自然规律的“和谐型”水利阶段。水利意识,从要求“水”去“利人”,演进成为“人”要去“利水”的“利水水利”意识,是一种 “利己”意识,升华到“利他”高境界自律意识的高级演进,是一种历史性的进步,必将引导新时代水利工作出现崭新的局面。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9年3月19日

董文虎
责任编辑:段玲玲
相关新闻
 
唱一曲雄壮嘹亮主旋律
新时代水利发展的精神动力
科学是中华古今治水的本质特征
创新是水利事业的活力之源
水利源于创新发展于创新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