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水当先
——湖北潜江市水利工作观察
 
分享到:
2018-04-12

  □本报通讯员 陈群

  暖暖春风徐徐来。江汉平原水利建设早已如火如荼。 

  兴隆河畔生态护岸,返湾湖前水系建设,虾稻基地里沟渠整理……围绕水生态、水产业、水环境开展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已全面铺开。 

  “春节期间,返湾湖水系连通工程的工人们只休整了5天,正月初五就复工了,其他灌区、中小河流等工程建设也都赶着春节前后晴好天气迅速推进,抢在春耕前全面完成。”湖北省潜江市水务局副局长田志力说,工程建成后将全力服务于农业用水调度,使“虾稻共作”种养基地全部实现清水灌田。 

  乡村振兴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作为潜江市“三农”工作的重要保障和支撑,水利更是全力先行。 

  2017年,潜江市水务局统筹防洪保安、城市建设、绿色产业发展、精准扶贫等,实施城北水系连通、中小河流治理、灌区续建及重点闸站建设等工程,集中力量推进泵站新建、堤防除险加固等一批重点水利项目。通过系统治水,潜江市升级主河道,改造分支流,疏通毛细渠,全面清洁水域岸线。

  今年,潜江市继续加大乡村水资源、水环境保护力度,重点开展防洪建设和小流域治理,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程,不断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据田志力介绍,今年中小河流整县推进项目龙湾项目区将以“水清、岸绿、河畅、景美、人乐”为目标,大力开展农村水环境治理,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同时,潜江市将继续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进一步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保证农村供水水质达标率达84%,并不断提升。目前,老新二站和杨市泵站等重大防洪保安工程建设蓄势待发,以河湖水系连通工程为重点的流域治理初显成效。 

  如果说水利工程为乡村振兴筑起了生态屏障,河湖管护则为其注入了永续发展的水能量。潜江市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从“见河长”“见行动”到“见成效”,探索建立了“河湖长制办公室+河湖长+分河湖长+民间河湖长+监管员”的五位一体管理模式,实现32条市级河道、17个市级湖泊、198条镇级河道和587条村级河渠河长制湖长制全覆盖。各级河湖长主动担责履职,因地制宜,精准施策,集中开展了河湖水环境专项整治和源头治理。随着人民群众对水生态环境的满意度不断提高,潜江市绿色产业长足发展,实现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互利双赢。 

  虾稻产业是潜江市实施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水生态环境改善直接带火了“虾稻共作”生态种养模式。通过升级主河道、改造分支流、疏通毛细渠、清洁水域岸线,潜江市“虾稻共作”种养基地全部实现清水灌田,潜江“清水虾”备受消费者青睐。 

  如今,一河清水缓缓流过,潜江市顺势打造出南水北调平原水利文化旅游区、返湾湖国家湿地公园景区、借粮湖乡村休闲娱乐体验旅游区以及章华台湿地花海,每年吸引游客近63万人,直接经济收入超过4亿元。 

  水让乡村更靓,水让农民更富,水让生活更美。对于走在绿色发展大道上的潜江而言,水生态文明建设从未停歇,且步履铿锵。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8年4月12日

陈群
责任编辑:段玲玲
相关新闻
 
生态环境部会同水利部组织审查《韩江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我也是搞水利出身的——深切怀念杨汝岱同志
国家发改委下放部分政府出资水利项目审批事项
水利2017:攻坚奏凯歌 阔步新时代
本报特稿:水利2017 攻坚奏凯歌 阔步新时代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