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人 物
 
 
 
我也是搞水利出身的——深切怀念杨汝岱同志
 
分享到:
2018-04-08

  2018年2月25日晚,我像往常一样,坐在客厅的沙发上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新闻联播》中突然播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国农业和经济建设战线的杰出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共四川省委原书记杨汝岱同志,因病于2018年2月24日17时2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但电视画面上分明显示着杨汝岱那慈祥而熟悉的面容。我静静地听,怔怔地看,心中不禁涌起无限的哀思。

  2017年“七一”前夕,我应邀到北京康铭大厦参加中央国家机关离退休干部庆“七一”喜迎党的十九大文艺演出活动。因为怕堵车,便提早出发。路上很顺,早到了半个多小时。进入休息室,一眼就看见杨汝岱同志坐在靠窗的沙发上。我快步上前与他握手,他示意让我在他身边坐下来。记得我们的话题是从水利部老部长敬正书谈起的。杨汝岱将头微微向前倾了倾说:“敬正书是搞水利、搞农业的一把好手啊!”接着,他将头向沙发后背靠了靠,若有所思地说:“我当四川省委书记的时候,敬正书是四川中江县的县委书记,很有才干。省委后来提拔他当了德阳市市委副书记和常务副市长、四川省水电厅厅长。”说到这里,他话锋一转,意味深长地说:“我也是搞水利出身的哦!”

  从他后来断断续续的回忆中,我了解到,杨汝岱出生在四川省仁寿县汪洋镇。仁寿县多山少水,“下雨水外流,无雨吃水愁;十年有九旱,用水贵如油。”1970年,杨汝岱从“牛棚”走出来,恢复了仁寿县县委书记职务。他下决心为仁寿人民多做几件实事。经过努力,征得上级同意,决定修建黑龙滩水库,解决仁寿人民吃水用水难的问题。1970年5月,黑龙滩水库建设指挥部成立。杨汝岱主持指挥部第一次工作会议,讨论工程开工后各个公社、大队投资投劳问题。为了让大家充分认识到这一工程的重要性,当时在全县开展了修建黑龙滩水库的大讨论。讨论的主题是:为什么要修建黑龙滩水库?怎样修黑龙滩水库?你为修建黑龙滩水库做什么?全县人民从这次大讨论中焕发出了澎湃的热情。各个公社积极选送青壮年劳力参加水库建设,像送青年参军一样,给每一位奔赴水库工地的民工戴上大红花,召开隆重的欢送会,敲锣打鼓地送他们参加水库建设。就这样,全县当时共调集了以基干民兵为主的强壮青年2.7万人,统称“水利战士”,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吃住全都在工地上。

  杨汝岱不无感慨地说:“那时的条件真是很艰苦啊!”据杨汝岱回忆,当年水利工地没有住房,“水利战士”就自己开石料垒墙,上山割茅草做屋面,搭建工棚宿营,自己埋锅做饭。大坝清基时正好是在冬天,“水利战士”顶着寒风,在水下作业,一干就是几个月。在抢筑大坝时又是炎炎夏日,“水利战士”顶着烈日运送石料。当时没有车,“水利战士”就肩扛人抬。大坝20多万立方米的条石,全是“水利战士”抬上去的。在谈到这些时,杨汝岱充满了对“水利战士”的怜爱之情,却只字未提他当年的情况。其实,他当年一直是与“水利战士”同甘共苦的。去年初,我在都江堰遇见一位曾参加过黑龙滩水库建设的老同志,他向我回忆起杨汝岱当年率领全县人民修建水库的情景。当时的杨汝岱刚过不惑之年,留着小平头,身穿衬衫和单裤,脚穿草鞋,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草鞋书记”。他白天与大家一同干在工地,吃住在工地,晚上开会研究解决水库建设中的各种问题。当我对他谈起他的这些轶事时,他只是微笑地说:“那些都是过去的事嘞!”

  当我们的话题又回到敬正书老部长时,杨汝岱不无遗憾地说,敬正书老部长遗体送别那天,他因有事没能亲自参加,只能让他的夫人代他去参加了,心里总是感到歉意。他问我:“敬正书的骨灰现在在八宝山吗?”我告诉他,年初,我代表部领导已经护送敬正书老部长的骨灰到四川,安葬在成都的龙泉寺了,实现了老部长叶落归根的愿望。杨汝岱转过头凝望着我,用右手拍了拍我左手的手背说:“你办了一件实事、善事。”他接着说:“干水利很辛苦,风里来、雨里去,很不容易,必须有很强的奉献精神。”杨汝岱对水利的那份情感、那份理解让我深深地感动。

  杨汝岱曾经说过,自己这一生只做过一件事,就是修了个黑龙滩水库。黑龙滩水库修建完成后,蓄水3.6亿立方米,成为仁寿县乃至眉山市目前为止最大的一项水利工程,被誉为“川西第一海,成都后花园”,为上百万人提供了生活用水,彻底改变了仁寿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状况,也促进了仁寿及川西地区用水基本条件的改善和农业生产的发展,灌区的农副业、工业、商业、文化教育、旅游等各项社会事业都得到了迅猛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位于黑龙滩水库主灌区的仁寿县先后被评为“全国十二大粮仓县”“全国优质棉生产县”“全国瘦肉型生猪基地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级种子基地”“全国100个水利技术推广示范县”“中国枇杷之乡”“中国清见之乡”等。

  2015年9月,杨汝岱来到阔别多年的黑龙滩水库视察。陪同他的当地领导向他介绍说,黑龙滩水库现在特别注重水库周边的生态保护工作,通过实施统筹城乡全域安全饮水工程、全域灌溉工程等方式,实现了黑龙滩水库的综合利用,惠及了更多群众。杨汝岱听后非常高兴。他对当地领导同志说:“黑龙滩水库是宝贵的资源,在过去和现在都造福了广大人民群众,要继续用好这一宝贵的财富,让这一潭清水惠及更多的人民群众。”

  杨汝岱无论是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时还是在从领导岗位退下来之后,都始终关心水利建设。他曾多次深入水利工地视察工作,小浪底、丹江口等水利工程都留下了他的足迹。2011年4月23日,杨汝岱乘船来到丹江口库区视察,不顾年迈,徒步走到丹江口大坝上,视察大坝加高工程。杨汝岱对陪同的负责同志说,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南水北调是优化配置水资源的战略举措。现在,南水北调工程各项建设有了明显进展,工程建设已进入关键时期。越是在这种时候,越要加强质量控制和安全生产监督,扎实推进工程建设,同步建设配套工程,确保如期实现通水目标,使南水北调工程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杨汝岱还说,水资源节约和保护是南水北调工程的关键,有必要采取国家投入和受水区筹资相结合的办法,建立稳定的生态补偿机制,用于水源区的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和发展绿色经济产业,使水源地的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从而永续确保“一库清水送北京”。

  杨汝岱对水利的感情是发自内心的。我曾经读过他的诗词,那种对水、对水利的深厚情感溢于言表,寓于诗中。他在《大宁河赞歌》中盛赞大宁河之美:“大宁河水胜三峡,浪击飞舟瀑布斜。两岸猿声何处去,翠微深处有新家。”在《游山西蒲城有感》中对黄河防洪和堤防工程给山西带来的变化喜不自禁:“鹳鹊楼空天际外,铁牛桥锁砾沙间。林横千里堤防固,果满新田画意添。”而他的《巴东行》系列诗,有五言,有七言,对水润中华、水利民生无不赞叹:“我在江之首,君在江之尾。是首也是尾,同饮一江水。首尾常相顾,共谋振兴路,优势相互补,东西共同富。”“夏初时节葛城头,任河之水向西流,飞车驰骋云天外,峭壁山花映日红。”

  杨汝岱也非常关心离退休干部工作和养老事业。2008年,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在他的关心支持下成立,他担任荣誉会长。他多次参与小康建设研究会助老委的课题研究,不顾年迈深入基层,跋山涉水,到地方考察调研,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一起参加离退休干部和助老活动,我与他相遇相知。他曾为我们的工作题词:“助老事业,无上光荣”。

  2018年3月2日,元宵节。八宝山殡仪馆哀乐低徊。杨汝岱遗体送别仪式在这里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各界人士来到这里为杨汝岱送上最后一程。我跟随送别的队伍,向杨汝岱遗体深深地三鞠躬,表达哀悼之情。在与杨汝岱夫人谭女士握手表示慰问时,我向她表达了对杨汝岱同志的崇高敬意和感谢之情。在签字簿上,我写下了《悼杨汝岱老主席》的诗句:

  “养仁成泰岱,治水铸龙滩。惠爱留巴蜀,功德驻世间。”

  (作者系水利部离退休干部局党委书记、局长)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8年4月8日

凌先有
责任编辑:段玲玲
相关新闻
 
国家发改委下放部分政府出资水利项目审批事项
水利2017:攻坚奏凯歌 阔步新时代
本报特稿:水利2017 攻坚奏凯歌 阔步新时代
“2018(第六届)中国水利信息化技术论坛”征稿启事
水利报社党委中心组举办扩大学习班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