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美丽中国样本》创作研讨会举行

2013-10-15

  中国水利网站讯 (作者 赵学儒)继撰写、出版反映我国重点工程之一——南水北调的报告文学《向人民报告——中国南水北调大移民》之后,由知名作家裔兆宏创作的南水北调治污环保题材的长篇报告文学《美丽中国样本》,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10月13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中国作家协会和中央文献出版社联合举办了《美丽中国样本》研讨会,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何建明出席并讲话。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李炳银在序言中写道:“《美丽中国样本》这部作品,是迄今全面和内情客观地报告这个宏大工程的文本,为人们比较轻松和具体生动地了解感知‘南水北调’历史与实际进展结果提供的很好文学读本。”“作为重大的事件报告,因为有了这部《美丽中国样本》,‘南水北调’这样的人类宏伟工程,方在大量浩繁的工程建设档案资料之外,有了一部更多文学特点而又简练易读的真实报告。”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则称《美丽中国样本》是美丽中国奠基之作,以其宏大叙事记述了南水北调这一重大题材,描绘了美丽中国的理想画卷,在促进民族进步、国家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同时揭示了只有社会主义中国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办成大事的内涵。

  作者在南水北调这样规模宏大的工程建设中选择了生态环保这个独特的角度来详细阐述工程建设的背景、治污环保的艰辛和生态建设的成就,观点独到、内容新颖,紧跟美丽中国建设的时代步伐。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反复对比环境统计数据,采访调查了众多南水北调环保治污的见证者、参与者,正是有了大量一手数据和资料的支撑才确保了本书能够真实再现这场伴随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生态战争的整个历程,个中不乏鲜活人物和生动故事的描写,既确保了报告文学的真实性,又不乏文学作品的可读性。

  《美丽中国样本》以宏大的气势、细腻的笔触,生动形象地勾勒出南水北调工程在水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做出的积极努力和取得的巨大成效,一个个详实的数据、一段段生动的故事再现了南水北调十年治污历程的艰辛,凸显了南水北调工程在“美丽中国”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整篇报告文学除去引子和尾声,共分九章。第一章“水患的九州”,用历史的追溯讲述中华民族与水抗争的历史,治水是伴随中华民族成长的永恒主题;第二章“大国行动”,用详实数据和历史资料讲述华北地区严峻的水资源形势,为了实现华北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从毛泽东提出南水北调伟大构想开始,一代代人不懈努力,这样一个宏伟的工程逐步从蓝图走向现实;第三章“绝望的河湖”,用了大量数据和笔墨向广大读者再现了上世纪末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触目惊心的水生态危机场景,如对沿淮流域令人骇然的水污染事件和“癌症村”等均做了详细充分的报道和描写,凸显了打赢这场生态战争任务之艰巨;第四章到第九章,详细记载了南水北调东线治污、中线水源保护的艰辛历程,用大量生动的故事描写和历史事件记载,再现了治污过程中政府的艰难抉择,人民的执着斗争,局部与全局的博弈,利益与奉献的抗争,读起来慷慨激扬、思绪万千,犹如一个斗士在漆黑的夜晚通过不懈努力终于找到了一点亮光,并逐步豁然开朗,这里面饱含着激情,也饱含着辛酸,其中滋味非常值得回味和深思。

  《美丽中国样本》是南水北调治污环保的一部珍贵史志,是一部富有感情与激情的文学作品,也是一部生态环保的教科书,一部与污染抗争的战斗檄文。研讨会与会人员一致期望广大作家能够创作出更多这样紧跟时代主题、紧扣发展脉搏的文学作品,也期望通过该书的出版发行呼吁更多的人关注南水北调这一战略工程,关心爱护我们的生态环境,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水资源。

  《中国作家》杂志主编艾克拜尔?米吉提、《解放军报》文艺部原主任陈先义、《人民日报》文艺部原副主任王必胜,中国作协创联部处长李朝全等为该书撰写评论,对本书给予充分肯定和积极评价。南水北调办综合司政宣处处长杜丙照向与会作家介绍了南水北调的情况及组织南水北调宣传及文学创作情况。据悉,反映全面南水北调的第三部报告文学也将面世。

  

  “南水北调”的文学记录

  ——评裔兆宏长篇报告文学《美丽中国样本》

  李炳银

  水,乃人的命脉所系。没有了水,人类以至地球上的一切生命活动都将无从谈起。

  可是,中国的华北、中原等很多北方地区,如今严重缺水。“北京有河皆干,有水皆污”;天津地处“九河下稍”,却没有水用;华北平原如今是因为过量抽取地下水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漏斗区;山东、河南等地区严重缺水,人们的生活生产和发展局势因缺水而变得非常严峻。历史上,北方其实并不缺水,《吕氏春秋》中说“河出孟津,大溢遂流”。可以说,华北平原、中原厚土、山东平原,都是因河而来。这是河之患,亦是河之利。但在这患利的表现过程中,却明白地说明着水量丰富的信息。可是,如今河细断流,丰水不再,大地干渴,人困于水。是人阻断了河流,还是河流抛弃了人类。这是个问题,实在需要叩问和面对。

  北方缺水,为了生存发展,无奈之下,只有从南方设法调水。于是,有了看似激情豪迈的设想和主张,有了改天换地的壮烈行动,一个再造江河——“南水北调”的宏伟工程开始实施建设。其中线、东线已经接近完成,“南水北调”即将部分地成为现实。作家裔兆宏的长篇报告文学《美丽中国样本》,就是在真实的接触面对过程中,对“南水北调”工程从提起的缘由和具体的实施过程情形的文学表现。在我的接触范围看来,此前有单从移民角度、有从某一工程建设(如调水穿黄工程)角度反映调水工程的文学报告,但这部作品,是迄今全面和内情客观地报告这个宏大工程的文本,为人们比较轻松和具体生动地了解感知“南水北调”历史与实际进展结果提供的很好文学读本。亦可以说,裔兆宏用文学的笔墨为“南水北调”工程,写下了一本可资参照记忆的真实史志作品,十分难得和珍贵。

  像《美丽中国样本》这样的事件报告,对于文学家的要求和困厄都是明显和强烈的。在这里,作家已经失去了自由选择驰骋的可能,对象和目标是已经设定的,这就排他地决定了作家的写作方向和基本的叙述内容。因此,作家必须有才能和方法在有限制的范围内将自己的本领功夫给予释放,让自己面对的对象以文学的形态得到很好地展示和表现。面对“南水北调”这个信息内容浩如烟海的对象,裔兆宏摆脱了可能走向因堆砌资料而卷轶浩繁的歧途,在总共“九章”主体叙述和“引子”“后记”的线性布局结构与组团呈现下,就很清晰简练地将中国历史和现实的水环境情形给予描述,将过去中国一些相关“治水”的情形,如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等给予了适当的引入,将工程中如勘测、施工、移民、水患、治污、纷争、用度等等相关内容纠合到一起,系统而分别有重点地进行报告,最终使书写对象的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原貌毕现。这种统摄全局,重点把握的驾驭手段,使得这部作品全面丰富而不臃肿,过程迁移自然而信息情节丰富,有气势,有故事人物内容,有工程进展情形,也有人的情感命运窘困局面和或高尚或丑陋,或无奈的行为选择,林林总总,厚重丰润。

  裔兆宏以其艰辛的采访和历史现实的追踪,向读者提供的大量相关信息及内情故事,令人得益多多,感受深刻。对北方缺水的严峻局面,其描述介绍就非常地令人开阔眼界和深感震惊,像北京的21条河流全部断流;像天津原本有140多亿立方米的水入海,可现在却因缺水导致地面沉降2米多等这样的严峻局面,未必是所有人都了解的,但却与所有的中国人都相关。对于作品,这些内容是必要的部分,作为“南水北调”工程,这是最原始和基本的根源。所以,北方缺水,大地在干枯,生态在恶化,生存危机就在当下这些内容自然成了作家最早关注的部分。这些内容是调水的背景,也是说明调水必须与无奈的必要文字。在进入工程的实施阶段之后,作品即开始有重点地对决策、选线过程及需要面对的许多问题展开叙述。作品最多涉及的是如何解决预防水源地和输水过程中保证水质的问题,因此而对水源地和沿途很多地方存在的可怕污染情形及其艰难管控治理行为做了真实充分的报告。如汉江流域对“黄姜”污染的管控、湖北、江苏、山东、河南等地对其境内河湖污染可能对输水威胁的防范治理情况等。在这所有的过程中,都时时存在着个人,局部和大局的利害、牺牲与奉献、崇高与卑劣、权利与义务等等矛盾问题,而恰恰是在许多的矛盾中,作家发现并用事实的表现,以人物的选择故事,将对象给予文学的描写和价值的褒贬,具有形而上的激情力量。像“一位‘淮河赤子’的抗争”一节中对霍岱珊多年关注淮河污染形势和自发抗争,他不顾被人监视、窃听、威胁以至打骂而不放弃斗争的情形描写,就很使人感慨和沉思。江苏的扬州等地在处理“加快沿江开发”和保证调水质量的矛盾过程中科学决断努力情形;陕西、湖北、山东、河南相关地区放弃矿山开发、关闭化工、造纸等容易成污企业、承担沉重的移民搬迁任务等,都是在牺牲自己的经济利益维护大局的精神行动,在非常矛盾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无私动人的力量。作品在报告某些河水污染危害时不避尖锐(如沿淮流域的“癌症村”),在面对不少地方自觉牺牲行动时常常动情,从而使很多似乎政策性的举措带有了人性和情感的成分,也很好地体现了在落实“南水北调”这个大的惠民工程过程中高扬以人为本,以大局为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自觉逼近文明的努力情形。我想,作家将自己的作品题为《美丽中国样本》,或许是同这多方面的追求有密切关系吧!

  这部报告文学,在人的无奈中书写人的豪情壮志,在艰难调水的过程中表现人们的无私奉献和大局精神,在尽可能接近科学的规划、调度、管理、要求中书写组织建设者的目标理想追求,在很多可能会危害调水目的的严重污染对象描述中提醒人们防止灾难发生等,既是对调水工程真实的报告,也是对所有以不同的方式行为参与了这项工程的人们的报告,还是作家自己在这次报告过程中丰富知识积累和复杂感受的报告,有身在其中,又置身事外的眼光和把握,很见心力功夫与真诚态度。

  “南水北调”是注定会影响久远的人造工程。对于这样的对象,有及时真实记录社会重大事件人物功能的报告文学,是不应该忽略和错过的。这次,裔兆宏不避采访过程的繁重艰难,不避真实表达的限制约束,甘愿投身期间,并获得很好结果。这在现实的报告文学创作和裔兆宏个人的人生及文学创作经历中,都是应当提倡和鼓励的选择。也许,在写作中作者述事甚多,而突出人的行为及精神情感命运的笔墨显弱,文学感染力也许会受到影响。但是,作为重大的事件报告,因为有了这部《美丽中国样本》,“南水北调”这样的人类宏伟工程,方在大量浩繁的工程建设档案资料之外,有了一部更多文学特点而又简练易读的真实报告,这对于所有参与决策、领导、建设、管理和很多作出了无私贡献和牺牲的人们的心血劳动付出,对于包含在这些行为中的智慧、豪情、高尚精神、坚毅性格、复杂情感、命运际遇等丰富内容,是一次很好的检阅记录。这种“史志”式的文学书写,会成为历史和文学的一个部分,并伴随“南水北调”水利工程的存在而保留,甚至其生命价值还会悠久于工程本身。墨写的文字,比雕刻在石头上的痕迹还难以抹去!

  (李炳银: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 中国作家协会研究 《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主编)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3年10月15日

  

        
赵学儒


  相关新闻:
世界最大U型输水渡槽——南水北调中线湍河渡槽主体工程完工
山东省南水北调首个续建配套工程开工
北京南水北调东干渠开工
人民日报:世界最大U型输水渡槽湍河渡槽首榀浇筑成功
北京南水北调工程投资中心揭牌成立
山东省两湖段工程掀起百日竞赛建设高潮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主体工程全部开工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水质保持优良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5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