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中华环保世纪行)四川:集中供水工程“纾民困,解民忧”
集中供水为主 联户供水为辅 分散打井补充

2012-04-19

  四川是“千河之省”,全省水资源总量2616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000立方米。但同时是一个区域性、工程性、季节性水资源相对紧缺的地区,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影响着农村饮水安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提出到2015年要将全球无法持续获得安全饮用水和基本卫生设施的人口比例减半。我国作为拥有世界1/5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刻不容缓。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作为生命的源泉,安全的饮用水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饮水安全,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社会、公众普遍关心的焦点问题。我国目前制定的农村饮水安全标准分为安全和基本安全两个档次。由水质、水量、方便程度和保证率四项内容构成。水质要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水量要保证每人每天可获得不低于40~60升的水,供水到户或人力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10分钟,供水水源保证率不低于95%。其中任何一项指标低于最低安全值,就不能称为饮水安全或基本安全。

  饮用水的安全标准已定,但是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目前存在着小而分散,运行成本高,使用寿命短,供水保障率低等问题。

  形成规模化的集中供水工程成为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的一条解决之道。

  2011年中央1号文件中指出,“积极推进集中供水工程建设,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有条件的地方延伸集中供水管网,发展城乡一体化供水。”

  四川按照“集中供水为主,联户供水为辅,分散打井补充”的思路,提出了农村饮水分区建设模式,即:在丘陵和低山地区新建一批集中供水工程,在平原地区充分利用城镇供水工程向周边农村延伸管网,在高原、高山区和严重缺水地区采取引泉、集雨、打井、建窖等方式分散解决群众饮水困难。

  今年3月国务院讨论通过《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全面解决2.98亿农村人口和11.4万所农村学校的饮水安全问题,使全国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提高到80%左右。

  2005年至2011年底,四川共投资91.61亿元,其中中央69.11亿元,省级15.26亿元,地方和群众自筹7.24亿元。建成农村供水工程30多万处,其中集中供水工程2.2万处,解决了1988.99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农村饮水安全人口比例从53.3%提高到77.4%。

  集中供水工程的建设需要资金作为保障。我国对农村饮水安全的投入,按照东、中、西部给予不同的补助政策,重点照顾西部地区。四川地区按照国家人均投入500元的标准,其中中央补助400元。

  在四川成都市金堂县,当地按照“国家出一点,市县出一点,企业拿一点”的方式,村民只需要支付安装进户管道和水表的费用,大概40元左右,其余资金均通过多种方式筹集,就可实现自来水通到各家各户,让更多村民能够喝上安全、卫生、干净的自来水。

  集中供水工程成为了惠泽广大群众的民生水利工程之一。工程建成后,要建得起、管得好。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由于地理位置间距大,管网较长,单位成本较高,完善的运行管理体制显得尤为重要。

  四川省农水局副局长张磊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修建一座供全村1000人左右使用的水厂,考虑到农村使用自来水较为节约的因素,根据实际调查,按照每户每月使用3吨水,水价 2元一吨计算,一个月每户的水费是6元,以一个村每天消耗20吨水计算,一个月是600吨水,一个月全村水费1200元。加上水厂日常消耗的电费和运行费用,仅仅依靠水费是无法保障自来水厂正常运行的。

  因此,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的建后管理工作任重道远,还需要各级地方政府通过实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专业化服务,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其中,使工程步入“以水养水”的良性运行轨道中。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2年4月19日

周妍


  相关新闻:
(中华环保世纪行)四川内江:挖掘“城市矿产” 实现节能降耗
(中华环保世纪行)四川遂宁建立城乡饮用水源保护工作机制
四川成都:一座生态田园的天府之城
四川都江堰清明放水节开幕 今年推动申遗
四川省大力推进饮用水源地水土保持工作
重视质量 严格把关
十万亩稻田喊渴 合江县抗旱保灌
绵阳市游仙区冬闲时节万人忙修水利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5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