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沿黄八省区黄河文化和黄河精神研讨会在山东举办

2011-11-06

  

    中国水利网站讯 首届“黄河文化和黄河精神”研讨会,10月31日至11月3日在山东举办。来自沿黄省市、自治区的领导、学者、专家汇聚黄河之滨,在济南参加以“黄河文化和黄河精神”为主题的黄河文化研讨会,其宗旨是:宣传和挖掘沿黄地区文化资源、抢救民间黄河文化遗产、培育新时代黄河精神、总结黄河文化研究的成果和经验、整合资源、拓展视野、推进学科建设及知识创新。与会代表经过讨论达成广泛共识,发表了《共同营造黄河文化圈·济南宣言》。

  据了解,举办“黄河文化和黄河精神”研讨会,是为了深入探讨黄河文化的内涵与精神,共议黄河文化的弘扬与传承,探究黄河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密切关系,充分发挥黄河文化的纽带和凝聚功能,从而推动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大联合,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支柱。

  会议主办单位山东黄河文化研究院聘请了沿黄8省区中华文化学院代表为名誉院长并颁发聘书。山东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崔巍主持开幕式。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沿黄省区中华文化学院和驻济有关单位等50多人出席会议。

  相关链接:

  共同营造黄河文化圈·济南宣言

  黄河文化是旗帜,引领着中华儿女为了理想信念而奋斗;黄河文化是灵魂,渗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黄河文化是纽带,把海内外华人紧紧凝聚在一起。黄河文化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重要性与不可替代性,需要我们尽快的去努力探索和整理研究。打造黄河文化圈,既是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又是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时期发挥母亲河对海内外华人的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作为炎黄子孙,我们责无旁贷。

  营造黄河文化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对黄河文化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沿黄省区应建立健全黄河文化研究机制,多措并举、启动内力,借助外力,系统深入挖掘当地黄河文化资源,逐步形成研究机构与社会各界合力共为的良好格局。

  营造黄河文化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建设一批黄河文化研究载体。沿黄省区应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传播方式,通过讲座、研讨会、论坛等学术交流方式,通过博客、微博、网站等新兴媒介,宣传大力推进黄河文化建设的意义、作用和内容,普及黄河文化知识,营造重视黄河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

  营造黄河文化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开展黄河文化普查工作。许多黄河沿岸风土人情、民间艺术、文物古迹、建筑遗址等已经面临损坏与灭绝,黄河沿岸省区应组织力量进行黄河文化的调研与普查,开展黄河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工作。

  营造黄河文化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加强黄河沿岸省区的交流与合作。黄河文化建设需要黄河沿岸省区的共同努力,我们应建立有效的协作和交流平台,形成沿黄省区各负其责、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黄河文化建设格局,共同促进黄河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会议一致赞同山东黄河文化研究院聘请名誉院长,并以院长联席会议的方式加强交流协作,构建营造黄河文化圈的长效机制。

  营造黄河文化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创出中外华人一致认同的文化品牌。我们要充分发挥黄河文化的桥梁、纽带作用和强大的凝聚力量,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开展全方位的探索与交流,共同打造母亲河文化品牌,让黄河文化这张中华民族的名片世世代代永放光辉。

  《共同营造黄河文化圈·济南宣言》发布单位:

  中华文化学院、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山东出版集团、大众网、齐鲁晚报、中国文化出版社、中国剪纸艺术协会、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青海中华文化学院、甘肃中华文华学院、宁夏中华文化学院、内蒙古中华文化学院、山西中华文化学院、陕西中华文化学院、河南中华文化学院、山东中华文化学院、山东黄河文化研究院、中国黄河口(东营)经济文化研究会、山东黄河河务局、济南黄河河务局、鲁银投资集团、宝世达集团、山东玉振集团、山东中铁旅游广告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庆业华章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山东都豪经贸有限公司、济南康豪广告传媒有限公司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1年11月6日

张春利
责任编辑:郑秀云


  相关新闻:
黄河水量调度管理系统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工作会议召开
黄河上中游水量调度委员会第47次(扩大)会议召开
黄河上游水文局圆满完成2011年汛期洪水测报工作
解开全国普法先进三连冠的“密码”——新乡黄河河务局普法工作纪实
20万元是个“支点”
黄河设计公司拓展新能源业务青海乌兰50兆瓦大型并网光伏电站并网调试成功
黄委认真筹划2011~2012年度黄河水量调度工作
濮阳黄河第二机动抢险队防凌技能培训开班授课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050575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27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