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深山里的“梦之队”
——长江委驻范家坪村扶贫工作队速写
 
分享到:
2019-06-06

  □记者 贾茜

  “这些干部经常来我家,一不吃,二不喝,把问题解决完就走了”“他们经常下队,路不通的时候只能爬山,腿上都是泥巴,蛮辛苦”“哪怕是大城市里来的,在村里做事相当过细,特别关心群众”……青山村舍间,说起对长江委驻范家坪村扶贫工作队的印象,乡亲们你一言我一语,如同拼拼图般,一点点描摹出他们心中长江委扶贫干部的形象。

  从坐办公室的行政管理骨干,到开着摩托车,大汗淋漓监理水管铺设的扶贫工作队长;从在三峡工程建设一线冲锋陷阵的水文尖兵,到跑完田头跑农业合作社,牵线搭桥找项目的扶贫工作带头人……三年多来,两位长江委驻范家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带领八位队员,一茬接着一茬干,仿佛一支流动的扶贫“梦之队”,为乡亲们早日脱贫不懈探寻路径,在深山里镶嵌下最独特的印记。

  “他们做事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很实在”

  一身冲锋衣,一双运动鞋,一个斜挎包,一顶大草帽,或徒步在山间走访,或坐着简易面包车在乡间穿梭,或开着摩托车在村头下队……与长江委驻范家坪村两任扶贫工作队打交道,实干质朴的风格透过他们的衣着打扮、工作日常鲜活地呈现面前。

  “他们做事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很实在。”问及对长江委驻村扶贫工作队最深的印象,范家坪村现任村支书付金武脱口而出。

  在范家坪村理事长宋文书的记忆里,现任长江委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水文中游局办公室主任张金辉是个实干的硬汉。2018年夏天,由于实施范家坪村大乐沟治理工程,影响到江边住户的供水。驻村工作队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协调秭归县水利局购买供水管,着手安排大乐沟项目部启动新取水口的建设。为最快恢复供水,确保对村民用水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张金辉在高温下骑着摩托车,一步不离地跟着施工队督促,生怕哪个细节出了差错。“那么热的天,张队长全程监工,衣服都湿透了,我看着都感动。”宋文书说。

  住在范家坪村半高山区的村民宋文桂,见着长江委的同事来家调研,忙不迭地往厨房跑,从冰箱里拿出自家刚收获的鲜板栗,又端上一盘家里自种的清甜椪柑。“工作队不厌其烦地来我家,一不吃,二不喝,把问题解决完就走了,我们非常感激。”宋文贵说,为了解决家中入户便道的问题,张金辉带着队员们一趟趟地上门了解情况,遇上下雨天,腿上全是泥巴。

  范家坪村由4个自然村合并,与兄弟村相比面积要大出好几倍,同时由于住户居住分散,走访起来非常困难。为了做到精准帮扶,驻村工作队在深山里不知走了多少次。“全村入户走访率100%,有的贫困户家走访过10多次,有些地方车子上不去,必须要自己爬山,那时候我们的鞋子每天都沾满了泥巴。”张金辉说。

  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在范家坪顺利推进产业帮扶、基础设施建设与水利发展的过程中,工作队的每一位队员从未给自己的工作设定“天花板”,只要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就会想尽千方百计去克难攻坚。队员们日复一日的不辞辛苦赢得了村民的赞许,办成的一件件实事更成为深山里最常听到的扶贫佳话。

  “知我者,工作队也”

  “这家男主人蛮勤快”“这家女主人不怎么爱说话”“这家人性格比较倔强”……跟着驻村工作队在村头走访,还没等走进一家一户的门,工作队长便“了如指掌”地介绍起这户人家的性格特点。熟悉程度,只能是长年累月与村民交心沟通才有的了解。

  王昌龙是范家坪村的贫困户,为了说服他参与危房改造,长江委首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长、水文三峡局工会主席、党群办主任赵灵一次次上门做工作。可由于老人手头拮据,又得不到子女支持,王昌龙就是不答应。赵灵转念一想,便拨通了王昌龙儿子的电话,耐心劝说其支持父母改善居住条件,工作队定会尽力帮助。在疏解了一家人的心结后,王昌龙答应进行危房改造。

  “是养五个儿子,每个儿子都吃不饱不成才好?还是养3个儿子,各个吃饱都成才好?”面对执意超土地负荷种椪柑,影响果实质量的村民,赵灵幽默地打起比方;“50岁年纪一点也不大,谁身体都有点毛病,我腿也不好,照样工作!”面对担心身体与年龄因素,不愿尝试新技术的村民,赵灵打趣地现身说法……患有半月板三级损伤的赵灵,连爬楼梯膝盖都会痛,却无数次和队员们在山间走访。他和队员们,经常搬个板凳在同个屋檐下,把道理讲到乡亲心里去,让村民们转变观念,积极行动。

  “在农村干扶贫工作,一定要多跟老百姓交流沟通,得到他们的理解认同,才能真正做好工作。”问及两任扶贫工作队长何为最好的工作方法,两位队长不约而同地发出同样的感悟。

  宋文桂至今还清楚地记得,为了解决好范家坪村堰塘用水收费的问题,长江委驻村扶贫工作队在他家门前前坪开的那场屋场会。“工作队告诉我们,以后用堰塘的水要开始收费,还要选出管水员,得大家举手表决才行,每一步都在征求我们的同意。”在范家坪村,为了公共事务征求村民意见而召开的屋场会不知道开了多少次,在一次次的相互尊重中,村民们感受到长江委的扶贫干部不仅实在,而且亲切,让大家的心越来越近。

  “书记经常在我家里,跟我交心谈心,还帮我解决家庭矛盾。”77岁的范家坪村村民付瑞南总爱说,“知我者,工作队也”。在范家坪村走访,有这样感受的何止付瑞南一人。这份信任,如同无声却又最有力量的语言,成为长江委扶贫工作队用心扶贫的最好佐证。

  “你多问问我的队友,他比我更辛苦”

  在村民眼中,长江委驻村扶贫工作队是最实在的队伍、最亲切的朋友。但在采访驻村扶贫工作队的记者眼中,他们却是“最难打交道”的采访对象。每当问及大家为了扶贫工作吃了哪些苦,牺牲了哪些个人生活时,他们无不清一色地回答,“你多问问我的队友,他比我更辛苦。”

  翻看张金辉的驻村工作笔记,一年365天,302天在范家坪村,很难有时间与家人相处。“对于我的妻子,我既心存内疚又充满感激。有时候因为工作忙,我没有接到她的电话。我跟她说,如果我不接电话,肯定是因为在忙。”张金辉说,妻子理解自己的工作,慢慢家里的事也不跟他说,先自己解决,只为了不让他分心。

  而对于赵灵而言,当时接到组织安排他驻村的通知时,正值儿子初三下学期马上要中考的关键时刻,一旦驻村便要两年,对儿子的学习成绩和情绪必定产生较大的影响和波动。在反复与妻子沟通后,平时不爱做家务的他,主动在家拖地、洗碗、家务活抢着干,明事理的妻子一看他是铁了心要去扶贫,最终同意和支持了。

  除了两位队长,其它八位队员,从90后到50后,有人因为专心扶贫工作耽误了婚期,有人无暇顾及家人重病的亲人……尽管扶贫工作条件艰苦,但大家都加班加点专注于驻村工作,将自己的光热一点一滴地奉献在范家坪的土地上。

  “我们是干水利的,平日里工作就养成了吃苦的习惯,只要是能把事情做好,一些困难真觉得没什么。”扶贫工作队员、长江委人才资源开发中心刘刚说;“在范家坪村的种种挑战,跟村里的变化和村民们过上好生活的笑脸相比,不值得一提。”扶贫工作队员、长江委宣传出版中心邓小舟说……还有长江委水保局陈涤非、水电总公司李军朝、河湖中心刘威、机关服务中心陈昊、长江医院陈以满、水土监测站张玉华,十位来自长江委不同单位的扶贫工作队员,如楔子般扎进大山,用自己的方式为范家坪村脱贫摘帽甘做铺路石,兑现着脱贫攻坚的庄严承诺。

  逐梦时代,有人孜孜以求奋力追寻自己的梦,有人俯首付出为他人的幸福生活梦默默铺路。奋战在长江委精准扶贫范家坪村一线的工作队员们,以用心用情的工作态度、淡泊谦和的心胸气度,在脱贫攻坚的战场攻坚拔寨,在实干中践行“梦之队”的光荣使命,在付出里誓令深山换新颜!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9年6月6日

贾茜
责任编辑:李旸
相关新闻
 
穷乡诞新村 安居又乐居
大山摘穷帽 产业唱富歌
长江委连续3年获湖北省“扶贫工作突出的支持单位”称号
长江水利委员会召开宣传工作会议
长江委对水旱灾害防御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