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启动全市水葫芦打捞作业
水葫芦打捞作业现场
进入10月以来,本市将进入水葫芦等季节性水生植物大面积爆发时期,来势汹汹的水葫芦将严重威胁到上海河道水环境健康。记者从10月16日市水务局、市容联席办、市文明办、市调查总队和市绿化市容局等在金山区张泾河联合召开上海市“优化水环境,迎接十八大”水葫芦打捞现场会上获悉,全市河道部门将联合市容绿化等职能部门开展打捞大会战,一场“多兵种”联手的“母亲河保护战”将在全市打响。
水葫芦(又名凤眼莲),原产南美,其茎叶悬垂于水上,枝匍匐于水面,其繁殖速度极快。水葫芦本身有很强的净化污水能力,但大量的水葫芦覆盖河面,容易造成水质恶化,影响水底生物的生长,甚至会堵塞水道;上游河道爆发性增长的水葫芦不及时打捞,会沿河向下游漂移,并直接影响到中心城区黄浦江、苏州河水域景观;水葫芦大面积出现,还会缠住和遮挡航标,使船员无法看清航标,影响航运。
上海属于长江和太湖流域下游的典型平原感潮河网地区,与江浙有众多河流相接,使得金山、青浦、松江等上游地区成为水葫芦等水生植物泛滥的重灾区。记者从市水利管理处了解到,仅9月份,金山区就打捞6800余吨水葫芦,同比去年有明显上升。
今年以来,市水务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城市环境,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的工作部署,扎实开展优化水环境专项行动,全市河道部门累计出动保洁员几十万人次,打捞水葫芦2.6万吨、绿萍15.3万吨和其他水面垃圾28.4万吨,确保了河道水域环境整洁有序。
针对水葫芦将大面积爆发的态势,全市河道部门将迅速行动起来,落实“应急处置联席会议、分级责任、巡查报告、监督考核”河道长效管理机制,加强上下游、左右岸的协同互动,加强与流域机构、环保、市容绿化、海事、港口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通过“堵、挡、拦、捞”一体化作业,全力将“水上长龙”的危害消灭在萌芽时期,确保市区黄浦江、苏州河水域的整洁、美观。
面对水葫芦的泛滥趋势,市河道管理部门呼吁在太湖流域建立三方联动机制,特别是同为浦江上游的苏浙沪应建立三方联动联防机制,全力阻击水葫芦等季节性水生植物污染。针对水葫芦上岸处置较难、影响环境等特点,要积极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探索水葫芦化废为宝的新途径。同时,呼吁社会市民积极响应“共同营造优美水环境,向十八大的胜利召开献礼”的倡议,开展爱水护河志愿活动,配合河道保洁部门,做好家门口的河、塘、沟、渠等打捞工作,努力营造“水清、面洁、岸绿”的优美水环境。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2年10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