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记者 欧阳田军 报道
金山区地处杭州湾畔,是上海的西南门户,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是上海的农业大区。当记者一行到金山区采访时,感受到是小农水重点县三年建设成效斐然,让昔日缺瓜少果的化工重镇也瓜果飘香。
“由于现代水利设施的缺乏和投入的制约,金山人民要吃瓜果几乎都要从外省市或市区嘉定、南汇、奉贤等区购买。”金山区水务局党委副书记缪雪琴动情地介绍,“在国家水利部和市政府的关心下,2009年,金山成为全国首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之一”。“通过连续三年中央、市级、区级和镇级每年近2000万元的投入,现代化的水利设施建设让金山人民梦想成真,不仅生产的蟠桃远近有名,而且有了自己的樱桃、葡萄、西瓜等品牌水果。”
水利重点县建设是真正的利民惠农工程
“以前,这种耗资3200元一亩的喷灌种植技术是农民们想都不敢想的,可如今,有了中央、市和区多级拨款的小型农田水利项目扶持,让农民们梦想成真。” 金山皇母蟠桃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戴金泉一边告诉记者,一边熟练地打开阀门,用手指轻轻按了个按钮,650亩蟠桃园里瞬间下起了“雨”。细密的“雨滴”缓缓落在每一片叶上,既均匀又轻柔,种植在这里的蟠桃树仿佛享受着SPA一般。目前,这一项目正在上海金山区试点,原本从来不种植蔬果的农家纷纷投身经济作物的大棚中,已有3300亩农田享受到了这一科技福利。
相比之前的“皱皮”模样,如今的蟠桃水灵多了,甜度也十分适中。身为皇母蟠桃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党支部副书记,戴金泉将这些桃子改良归功于高效的节水灌溉。戴金泉告诉记者,在喷灌技术帮助下,桃园亩产量提升了15%,节水量至少达到了2/3。人力成本也收缩不少,只需要1人就可电子操控,650亩桃园动动手指就可浇灌完毕。
小农水重点县建设让建筑老板改行当果农
喷洒浇水的专业名称是“喷灌”,装了自动喷灌设备后,农家再也不用担心旱涝了。中央财政拨款的这一扶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在上海落户了。金山区成为全市第一个试点区县,由于有了中央、市、区联合拨款,当地农民们不需要花费一分钱就能享受到这一科技福利。“有了农田水利的科技扶持,我们金山的本土水果也响当当了。”说起这一巨大改变,金山水务局农村水利管理科科长张伟义颇为自豪。
因为有了先行先试的试点田,如今金山的农田里多了不少种植蔬果的农民身影,其中不乏原先是从事建筑或其他事业的商人。而位于金山枫泾镇中洪村上海阿林果蔬专业合作社就是一个生动例子。老板王林军以前都是建筑老板,后看到国家高科技水利技术的投入,使金山区生产高附加值的樱桃、葡萄等有了成熟条件,在政府的关心下,通过几年努力,成功完成转型,不仅从山东等地农学院招来大学生,而且还与上海交通大学农学院合作研发,培育了很多新品种。现场负责人蒋联辉介绍说,阿林果疏已成为重要品牌,发展近百名高端会员,阿林果的微博已有了近千名粉丝。
小农水重点县建设经验未来由试点全面推广
目前,金山是全市的农业种粮大区,共有39万亩耕地,随着小型农田水利的落户,已有3300亩农田“尝鲜”试点,占到3万亩经济作物农田的10%。据悉,三年内,还将有4000亩农田能享受到这一科技福利。
当问及试点经验何时会全面推广时,市水利管理处项目负责人吴伟峰告诉记者:“自2009年来,上海市金山区、崇明县先后被财政部、水利部确定为全国第一批、第二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经过三年的建设,也摸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目前,嘉定、奉贤、松江和青浦等区均已启动规划编制工作,试点成功经验将被全部吸收进去。随着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深入贯彻和严格水资源制度及三条红线的落实推进,在今后十年里,小农水重点县建设经验将会得到全面推广。”
市水利处王培兴高工自始自终参与该项目建设,对项目建后的成效深有感触:通过中央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建设,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农业防灾抗灾能力进一步提高,如金山区通过两年来的重点县建设成效显著,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至0.7以上,灌溉保证率达到95%;完善了圩区的防洪除涝体系,增强了抵御洪涝灾害能力,基本实现“挡得住、灌得上、排得出、降得下”的目标;农田灌排设施的改造不仅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还有效减少了水、土、肥、农药的流失量,减轻了河水污染程度,改善了田间小气候,形成了良性的农作物生长环境,促进了农业生态平衡。通过排涝设施的运行调度,实现了圩区内水资源的循环,调活了水系,提高了河道水体的自净能力,改善了河道水质及面貌,美化了农村环境,营造了人水和谐的生态环境。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2年8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