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9月10日讯 (记者 廖金源)今年7至8月份,江西降雨异常偏少,全省持续晴热高温,江河水位持续下降,水库蓄水日趋减少,用水需求不断增加,出现严重旱情。从这段时期的降雨量、高温天数、蒸发量、连续无雨天数等看,均与大旱年2003、2007年相当。然而,从旱情影响、旱灾损失看,却明显小于大旱年2003、2007年。据统计,今年干旱高峰期江西省农作物受旱面积721.3万亩,而2003年全省受旱面积1586万亩,2007年1529万亩。
记者调查发现,面对今年严峻旱情,江西省应对及时、组织得力、调度有方,大大减轻了灾害损失。大旱小灾,尤其得益于近几年加快水利建设,水利工程在抗旱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水库除险加固蓄得一库清水
首先来看一组数字:2003年大旱中,江西全省有12座中型水库低于或接近死水位,2044座小型水库干枯见底;2007年有27座中型水库接近或低于死水位,929座小型水库干涸;而今年全省只有429座小型水库干涸。
再来看一个典型案例:建于1965年的莲花县楼梯磴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养殖、发电等功能的中型水库。因为运行多年,水库一度不能正常蓄水,长期低水位运行。2010年水库完成除险加固后,水位控制比原有水位高2米,蓄水量增加近100多万立方米,实际灌溉面积由1.2万亩提高到1.83万亩,增幅超过50%。在今年特别干旱年份中,楼梯磴水库依然还有197万立方米左右的蓄水,经过科学合理调度,确保了下游1.2万亩农田灌溉用水。
据统计,1998年以来,江西省列入全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规划的病险水库共计8708座,占全省水库座数的89%。截至2012年底,已有3264座完成除险加固任务,国家共计投入资金103.88亿元,共恢复和新增水利库容18.2亿立方米、灌溉面积446万亩,灌溉效益14.05亿元,有效解决了578万多人的供水问题。
这些数据说明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水库除险加固后,灌溉水量保障能力有了提高,抗旱能力得到加强,在今年的抗旱中,减灾效益十分明显。
小农水重点县建设的幸福“最后一公里”
今年严重干旱期间,走在田间小路上,随处可以看到沟渠纵横、流水欢畅。2009年中央启动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以来,江西省有78个县组织实施了小农水重点县建设。这些小农水工程,在今年抗旱中大显“身手”,凸显巨大的减灾效益,真正实现了旱能灌、涝能排,农民得实惠。
以高安市为例,2009年、2012年该市先后两次被列为小农水重点县,共新建和整治渠道934公里,灌区水利用系数由0.45提高到0.65,年新增节水能力3752万立方米,恢复灌溉面积18.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3.6万亩。在此次高强度的旱情中,该市虽然气象旱情特别严重,但各灌区农业生产一切井然,丝毫看不到旱灾景象,汩汩清水顺着田边、地头的渠道流淌进农田和菜地,浇灌出一望无际、绿油油的稻苗和蔬菜,满眼尽是绿意盎然。
再看永丰县,该县2009年以来连续四年实施小农水项目,共改造渠道灌溉面积30余万亩,新建改建渠道1464千米。渠道改造前,有人用无人管,老化失修,堵塞、渗漏严重,上游水漂漂、下游没水浇。项目实施后,渠道堵塞、渗漏得到根治,防止了水源流失,水流加速,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如从潭城乡白水门水库上游总干渠到洄陂村斗渠的引水时间缩短了5个小时,减少了大量放水时间,双抢期间灌溉便利得多,有效保障了项目区禾苗灌溉。
五年来,江西省78个小农水重点县累计完成总投资75.96亿元,完成渠系整治总长度6.56万公里,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34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660万亩,新增节水能力93700万立米,成为农业生产、生活的生命工程。
水土保持工程让山更青水更足
在今年严重干旱的形势下,江西省水土保持工程效益得到检验,通过拦蓄改变水资源时间、空间分布,充分发挥了蓄水功能,有效减轻了干旱带来的危害。
自2008年以来,兴国县在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樟江项目区的5个乡镇36个村共新建各类小型蓄水保土工程791处。据测算,辖区内各类水保工程正发挥明显的水保功效,项目区内可减少土壤流失量14.92万吨,增加蓄水能力33.72万立方米,保护农田2230亩,保护民房28处,新增人畜饮水量7000立方米,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7050亩,受益人口达7.26万。石城县实施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的小流域抗旱能力比未实施小流域至少提高9天以上,旱灾频率比治理前下降了46%,灾损程度普遍减轻。广昌县昌江项目区山地涵养水源能力明显增强,溪水山泉不断增多,农田抗旱能力提高6天以上,旱灾发生频率减少,有112公顷单季稻田变成双季稻田。
2008-2012年五年间,江西省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16个项目区完成综合治理面积20.8万公顷,项目区127条小流域的水土流失面积由治理前的23.7万公顷下降到现在的11.1万公顷,下降了53.3%。流失强度大大减轻,其中强烈以上流失面积24161公顷,减少了59.1%。项目区植被覆盖度由2007年的53%上升到76.4%。生态环境的改善为生物多样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提高了土壤肥力,涵养了水源,对抗旱起到有效作用。
江西是农业大省,也是水利大省。近几年,加快水利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小农水工程、水土保持工程等一大批项目对保障粮食生产发挥了明显作用,极大地促进了粮食产量的增加。尤其是在今年的旱灾中,各种水利工程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发挥了重要的抗旱救灾作用。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3年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