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讯 12月28日下午,淮安市政府主持召开《淮安市入海水道以北地区防洪排涝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审查会。参加会议的有江苏省水利厅,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淮安市发改委、水利局、规划局、国土局、交通局、供电公司,清浦区政府,楚州、清浦、清河区水利局,开发区城乡事业局,淮安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和扬州大学相关领导和专家。
城市防洪排涝工程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城市公用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淮安市入海水道以北地区,包括清河、清浦、楚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淮安新城区。经过六十余年的水利建设,渠北地区现有防洪、排涝工程的框架已基本形成,但区域排涝问题依然存在,诸如外排出路不足、排涝标准低、排水线路长、市政配套排水设施跟不上等,成为制约淮安整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规划好这一区域的防洪排涝布局,有利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配合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可研编制工作,为其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有利于提高区域范围内防洪排涝标准,为淮安加快水利现代化建设、打造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夯实基础。
本次规划近、中、远期水平年分别为2010、2020、2030年,以优化水系布局、提高区域防洪除涝标准、完善城市水环境、提升水景观为核心,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现有水利工程和水系特点,进行排涝水系综合整治、系统规划排水出路、合理设置排涝泵站,综合运用工程和非工程措施,使近期中心城区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中期中心城区防洪标准与淮河入海水道建设基本同步,形成完善的管理、运行、服务体系;中心城区排涝标准20年一遇,农区近期5年一遇,中、远期10年一遇。《规划》还提出在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实施中,针对入海水道一期渠北地区排涝所暴露出的问题,依据相关规划对淮安渠北地区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标准,统筹考虑工程建设,解决好渠北地区的排涝问题,最大程度减轻洪涝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为淮安市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提供有力支撑。
审查会上,与会专家和代表听取了《规划》编制单位的汇报,经认真讨论,充分肯定了规划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认为规划采用的基础资料翔实、目标明确、技术路线正确、内容全面,体现了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理念;分区和布局总体合理,确定的排涝标准、规划基本合适,骨干河道规划、工程方案基本可行;提出水环境调度方案和河道蓝线的确定、水面率控制等措施符合区域实际。同时建议,进一步加强与其他相关规划的衔接,加强对入海水道非行洪期该地区自排出路及规模的研究。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1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