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聚焦绿色转型 水润品质东莞
 
分享到:
2020-11-27
 

  □通讯员 郑贤

  漫江碧透,鱼翔浅底;白鹭成群,稻田飘香;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地处珠江三角洲几何中心地带的广东省东莞市,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城市、深圳都市圈城市之一、国务院批复确定的珠江三角洲东岸中心城市以及广东省改革创新实验区。

  改革开放以来,依托区位优势,电子信息产业在东莞迅速崛起,东莞智能手机出货量约占全球出货量30%,拥有华为、OPPO、VIVO等手机品牌整机生产企业。高质量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同时,东莞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不断强化流域综合治理,打造水生态建设新坐标,推动“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迈上新台阶,努力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城市群中宜居宜业的高品质现代化都市。

  建章立制 党政同责

  压严压实各级河长责任

  多年来,拥有“世界工厂”之称的东莞经济迅猛增长,工业化进程和人口快速增长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加上水污染治理工作重视不够,河湖水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2017年迎来了转机,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下,东莞市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河长领治水污染,茅洲河、石马河、东引运河—寒溪河等主要河流,成为治理的重点攻坚对象。

  打一场水污染防治攻坚战,还一笔水生态修复旧账。河长、巡河员是决战决胜这场攻坚战的中坚力量。东莞市669条河流和20个湖泊共设置了市、镇、村三级河长1040名、湖长33名。据市河长办统计数据,今年年初以来,各级河长累计巡河超4.25万人次,召开河长会议4500余次,发现并落实整改问题超1.63万个。东莞市河长办聘请的第三方巡河队是巡河护河的重要补充力量,作为河湖管护的重要“耳目”,他们“全天候、全覆盖、全河段”地毯式巡查暗访,全方位排查河湖问题。

  “东莞是全国5个不设县(区)的地级市之一,市河长办直接负责33个镇街(园区)河长制湖长制工作的监督指导和考核。”东莞市河长办业务负责人、市水务局河湖科科长叶淦升,道出了东莞市河长办开展工作的特殊性,需要统一协调管理,工作面广量大。但工作重点明确,即紧紧围绕一个“严”字,压实河长各项责任,压密工作各个环节。在“常规动作”上,东莞市出台了《东莞市镇、村级河长打卡巡河工作指引(试行)》《东莞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基层河长水质考核评价方案》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又创新“自选动作”,出台《2019年东莞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基层河长年度述职评议工作方案》,邀请社会各界代表对基层河长年度履职进行评议;出台《东莞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责任追究和基层河长考核实施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让河长制的问责奖惩工作有章可循,成为压实河长责任的利器。

  “《意见》明确河长制工作追责结果与河长个人年度考核结果、年度评优结果挂钩,记入干部个人档案。”叶淦升说,镇级第一总河长、总河长被市政府约谈的,所在镇街(园区)在当年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年度考核中取消评先评优资格。

  “对基层河长个人的奖惩,力度也很大。”据介绍,全市每年评选优秀镇级河长5名,年终绩效奖金提高一个档次发放;评选优秀村级河长10名,对其所在村(社区)奖励100万元,其中5万元奖励给河长本人,15万元奖励给村(社区)领导班子及治水相关人员,80万元作为该村(社区)河涌管护专项资金;对于不称职镇级河长、村级河长,扣减年终绩效奖金,整改不到位的将根据情形按《意见》进行追责。

  同时,东莞市建立了市四套班子领导挂点督办重点河涌工作机制,通过市领导深入重点河涌进行现场督办,实地查看河涌水质状况,协调解决巡河发现的截污主干管破损污水溢流、雨污分流工程建设进度滞后等问题。

  …………

  严考核、严评议、严监督,切实提高了河长巡河履职的质量和效果。这张编织细密的河长责任“高压网”,针针线线彰显东莞市对打赢水污染治理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

  提到东莞市委和市政府对水污染治理的重视程度,东莞市河长办副主任、市水务局副局长蔡国威用了“任务非常多、投入非常大、效果非常好”这3个“非常”来形容。据他说,东莞市高度重视和强力统筹推进全市水污染治理工作,自2016年至今,全市治水工程项目数量超过600个,累计投入资金超过700亿元。通过全面督导压实责任、强化执行力建设,坚持科学治污、系统治污、精准治污,全面补短板强监管,东莞市爬坡越坎,转型升级,河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向好,茅州河共和村、石马河旗岭、东引运河樟村三个国考断面水质先后达到消除劣Ⅴ类的考核标准,22条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黑臭现象,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水污染治理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

  曝光问题 共同参与

  创新建立河湖治理新模式

  玉带穿城而过,河畔花繁草茂。黄沙河东城段河岸两侧的休闲步道,是附近居民每日健身散步的打卡地。2019年东莞市举办“寻找最美河长、最美护河志愿者,发现最美河涌”评选活动,黄沙河东城段人气高涨,榜上有名。河畔的“河莞家”志愿者河长驿站已于近期正式启用。

  两年前,该河段旁有100多个企业通过19个排污口向河道直接排污,2公里长的河道内,墨汁般的水体十分黏稠,还散发着刺鼻气味。那时,像黄沙河东城段的河道污染状况随处可见。“散乱污”企业虽增加了地方税收,但恣意排污却成为东莞水污染治理道路上的障碍。

  如何督促镇村有力、有效解决这些顽疾?东莞市河长办经多方调研、反复讨论,创新治河举措,倒逼河长履职。

  2019年7月16日,东莞市河长办与东莞电视台《今日莞事》栏目合作,推出“河湖治理曝光台”节目,曝光了某河涌存在工业污水偷排的情况。节目一经播出,引发了众多市民的关注,强力推动了河涌所属镇街加快整治行动、加大整治力度。截至目前,节目已播出56期,曝光了162条河涌,并对54条曝光整改后的河涌开展效果“回头看”,曝光的问题涵盖污水直排、工业偷排、垃圾围河、水体黑臭、非法占用河道、违章建筑、岸边蓄养家禽等。

  “刀刃向内、自我加压、揭短亮丑,倒逼河长拿出切实有效措施解决河湖问题,督促镇村两级河长积极主动巡河治河!”“媒体助手”助力河湖治理,叶淦升内心也由节目首播时的忐忑转为欣慰,“实实在在地解决河湖问题,群众是能感受到的,并且愿意给予支持,我们也鼓励群众积极拨打举报电话,提供河湖问题线索。”

  社会力量参与,助力水污染治理打通“最后一公里”“最后一米”。东莞市今年开展了9期“河湖保洁日”活动,举办了89场“河湖治理大家谈”论坛,参与人数超11万人次,清理垃圾约2237.14吨。市、镇河长办招募“民间河长”447人、护河志愿者6.08万名。今年年初以来,“民间河长”巡河1.1万人次、发现问题5000余个、开展志愿活动290次,共2.2万人次参与……群众亲水爱水,对河涌水环境的满意度也明显提升。

  强化治理 河涌复清

  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行动

  每周,长安镇农林水务局、水务中心、生态环境分局、城管分局等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都要到镇上召开碰头会。围绕茅洲河界河综合整治工程逐项梳理进展,统筹协调具体事项。“治水工作是我们镇的第一要务。”这是长安镇农林水务局副局长李汉明主抓镇河长办工作以来最真切的感受。据他介绍,茅洲河是东莞与深圳的界河,起于茅洲河与塘下涌的交界处,终于茅洲河出海口。界河全长12公里,流经长安镇5个社区。自2017年以来,长安镇依托河长制,全面启动“河畅行动”,依法拆除违章建筑物14.8万平方米。同时,启动茅洲河流域综合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工业污染管控,深度推进河涌综合整治、推进面源污染防治、强化环境监测和环境执法。

  “时隔30多年,又看到‘跳跳鱼’了!”臭水河变回清水河,儿时见过的小鱼再次重现,镇水务中心陈骏雄非常惊喜。水环境治理带来的成效,令群众的生活幸福指数持续攀升,也让奋斗在一线的治理者们体会到了成就感,增强了责任感。

  2019年3月,清溪镇投入6.93亿元启动清溪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开展截污管网建设,整治清溪水干流排污口。工程施工方岭南水务项目负责人介绍,今年清溪水基本完成了排污口整治,清溪水杨梅坑段的水质一直保持在Ⅴ类水质。“清溪水有多长,碧道就有多长。”清溪16.46公里的河道正按照广东万里碧道的要求修建,河岸风景将成为居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如今,东莞市343条河涌已完成水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全市22条黑臭水体基本实现“长治久清”,3个劣Ⅴ类国考断面稳定达到水质考核目标……

  产业升级 融合发展

  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

  初冬时节,麻涌镇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内,略带凉意的微风吹过黄绿相间的稻田,阵阵稻香萦绕,令人心旷神怡。稻田不远处,是水道纵横、水清岸绿的水乡景观。难以想象,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大臭水塘”,如今,这里已成为珠三角腹地“网红”新景点。据统计,2019年麻涌镇接待游客600万人次,增长24%;旅游带动经济收入10.3亿元,增长18.4%。

  据麻涌镇农林水务局副局长莫灼华介绍,未整治华阳湖之前,周边村民以种植香蕉等为生或外出打工。华阳湖建成之后,村民就近就能到园区从事管护工作,不少外出务工的麻涌人重返故乡从事旅游业。去年4月,华阳湖列入广东省万里碧道建设试点,一年多来,该镇投入2.48亿元,围绕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水安全提升、景观与特色营造、游憩系统构建等五个方面开展万里碧道试点建设,完成岸边带生态修复、堤岸生态化改造、岸边带景观绿化、配套休憩设施等碧道建设项目,打造了18.3公里特色鲜明的生态廊道,成为市民休闲游玩的好去处,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随着华阳湖越来越美,教育、科技、文化等大型优质项目纷纷落户,极大提升了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促使东莞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整体风貌愈加匹配。

  如果说防洪安全基础治理是河长制湖长制工作的1.0版本,历经水污染治理攻坚战、河涌水环境综合整治的2.0版本后,东莞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正进入“水+碧道+绿色转型”的3.0时代。

  道滘镇用3个月时间,清理了总长2.5公里的掌洲河周边4122平方米违章建筑,联合多个部门“高压”治理沿岸污水直排企业,最终顺利完成清退及整治工作。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引来盛元中天、黄家圣幸、时尚产业供应链总部等项目,对当地税收贡献约1.6亿元。

  整治“散乱污”企业、强力控源截污,产业转型曾给东莞带来的经济痛点已平复,生态环境改善引来的高端产业项目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助力东莞开启幸福河湖建设新时代。

  河边湖畔的一条条产业经济带,正成为东莞在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完美诠释。东莞水务部门将以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为抓手,积极凝聚水动能,为建设“湾区都市、品质东莞”提供坚实牢固的水支撑和水保障!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0年11月27日

郑贤
责任编辑:尼冰琳
相关新闻
 
广东全省170多万建档立卡相对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已全部解决
东江流域河湖治乱取得明显成效
让韩江秀水长清——广东韩江潮州段全国示范河湖高分通过验收
广州番禺区狠抓水环境治理 持续整治河涌违建
广东水利行业扫黑除恶重典治乱取得明显成效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