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让韩江秀水长清——广东韩江潮州段全国示范河湖高分通过验收
 
分享到:
2020-11-19
 

附近居民在安揭引韩潮州段洗衣服 (王睿 摄)

韩江局打造的龙湖古码头水利公园是首个以韩江水利史、水运史为展示主题的堤岸公园

古桥之晨 (杨宏镇 摄)

韩江上的湘子桥 (余兴利 摄)

韩江潮州段常年保持Ⅱ类水质

 

全国首届十大“最美水工程”——潮州供水枢纽

春江水暖 (庄壁姿 摄)

  □记者 刘祖国 田灵燕 通讯员 魏一苹 姜传隆 陈钰仪 王睿

  2020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东省潮州市视察,登上广济桥,望着韩江水,提出了“要抓好韩江流域综合治理,让韩江秀水长清”的重要指示。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为广东省韩江流域在更高起点上做好综合治理、系统治理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增添了强大动力。

  近年来,在广东省河长办的指导下,广东省韩江流域管理机构以及流域各地有关部门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着力做好流域管理保护工作,结出了丰硕成果。

  2020年11月11日,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组织验收组对广东省韩江潮州段全国示范河湖建设进行验收。根据验收鉴定结论,韩江潮州段全国示范河湖建设高分通过验收。这是继2017年获评全国首届十大“最美家乡河”之后,韩江获得的又一殊荣。

  系统治理

  最美韩江更亮丽

  “为了纪念韩愈治水兴农,这条江有了自己的姓氏。它见证了中国革命史上著名的三河坝战役,哺育了客家、潮汕两大族群。几千年来,它活力无限、奔腾不息,为改革开放前沿的这方热土带来绵绵福祉。”

  这是2017年底,在韩江被评为全国首届十大“最美家乡河”的终审现场,专家评审团给予韩江的颁奖词。由此,这条奔腾千里、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生态优良、富含地域特色的大江开始走向全国,走在了新时期水利改革发展的前沿。

  韩江发源于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在梅州市大埔县三河坝汇合汀江和梅潭河后,自北向南流经潮州、汕头两市,最后分5条河流注入南海,干流全长470公里,是广东仅次于珠江的第二大河。韩江流域涉及广东、福建、江西三省,流域面积3.01万平方公里(广东省境内1.79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水资源量273亿立方米(广东省境内156亿立方米)。

  2019年11月,水利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首批示范河湖建设,旨在形成治水效果明显、管护机制完善、可复制可推广的一批典型案例。这是水利部继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之后,实行“治”“建”并举,全面加强河湖治理保护的又一重要举措。曾被评为“最美家乡河”的韩江再次受到水利部评审专家的青睐,成功入选全国首批17个示范河湖建设名录。在南部地区,仅有韩江潮州段和莆田市木兰溪两条河流入选。韩江潮州段全国示范河湖建设的成功入选和此次高分通过验收,是水利部对韩江流域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及流域综合治理成效的充分肯定。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韩江流域省级河长提出要把韩江建成“水质稳定优良的河流、留住情感的河流、水资源科学合理调度的河流、体现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河流”。以此为目标,广东省韩江流域管理局(以下简称“韩江局”)着力构建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五大体系”,力求让韩江秀水长清,让韩江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五个百分百

  千万人喝上放心水

  自2019年11月至2020年10月,韩江潮州段水质稳定保持Ⅱ类,实现了水质“五个百分之百达标”,即国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跨市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100%、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水质优良比例达标率100%。五个百分百的背后,是韩江水利人百分百的艰辛付出。

  早在2019年,韩江流域8个国家考核断面、11个省级考核断面水质便已全部达标,流域省界、市界、主要支流汇入口、重要饮用水源等42个断面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已为100%。

  日夜奔腾的韩江是粤东人民的母亲河,也是粤东地区最重要的饮用水源,担负着汕头、河源、梅州、潮州、揭阳五市1800万人口的用水安全。

  2001年,广东省便制定出台地方性法规《广东省韩江流域水质保护条例》,为韩江流域水质保护提供法律保障。至2008年,鉴于广东四大江河水资源统一管理的迫切需要,由韩江局代拟的《广东省韩江流域水资源管理条例》调整修订为《广东省东江西江北江韩江流域水资源管理条例》,并于2009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为韩江流域实行水资源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提供法律保障。随后,流域不断完善实施流域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的法规体系,潮州市相继出台了《潮州市韩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潮州市凤凰山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为韩江潮州段优良的水质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有了流域水资源相关法规的保障,广东省韩江流域各地综合实施了流域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措施,以饮用水源水质安全为目标,以提升水源涵养能力为基础,抓住生态红线构建、产业集聚入园、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养殖业与面源污染控制、小流域治理与生态修复等重点环节,强化工业、农业、生活源协同控制,努力维持河流良好水质与生态健康。

  入河排污口规范整治和水功能区监督管理是保护韩江水质最直接的抓手,流域全面实施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总量控制,通过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严格饮用水源保护和加强水质动态监测三大基础手段,有效控制工业、城镇生活和农业农村水污染,切实保障供水安全,提高应对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处置能力。

  自2009年起,韩江局开始对流域省界、市界、主要支流汇入口、重要饮用水源等断面开展水质“全指标”监测评价,并编制流域水资源监测快报、月报、季报、年报,定期向流域各市通报流域水功能区水质监测情况。

  清清韩江水流进千家万户,流进人们的心田。

  重拳发力

  水荒已成过去时

  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粤东地区需水量进一步增大,加上水资源配置工程体系不完善,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韩江沿岸“守着韩江无水喝”“饮水难”问题越来越突出。

  “水荒”牵动着广东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心,省领导多次到粤东地区实地视察,组织专家进行研究,最终决定兴建潮州供水枢纽工程,以达到标本兼治、泽被后世的目的。经省政府批准,2001年10月,韩江局应运而生,负责韩江流域水资源的管理、保护和开发利用。

  韩江局作为项目法人,在全省范围抽派精兵强将,迅速组建了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潮州供水枢纽工程建设管理队伍。2007年,潮州供水枢纽工程建成并投入运行,开始在供水、发电、通航以及改善水环境等综合效益方面发挥功效。2013年,韩江局再次牵头组织枢纽的配套工程——韩江粤东灌区的立项工作,并建成安揭引韩总干渠潮州段,率先发挥枢纽综合效益。

  尽管如此,“水荒”仍是一个历史性难题,并非一蹴而就能解决的。近年来,广东省韩江流域的用水安全还是面临极大的挑战:省内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达27.5%,已接近国际公认的30%~40%生态警戒线;流域大中型水库的总调节库容仅占韩江流域水资源总量的6.5%,调蓄能力较差,一旦遭遇长时间干旱,流域各地特别是下游三角洲地区用水需求将很难得到保障,韩江仍然摆脱不了“水荒”。因此,韩江水资源的统一配置显得尤为重要,要想彻底解决“水荒”这一历史难题,必须统筹流域的水量调度。

  2016年7月,水利部批复实施《韩江流域水量分配方案》;2017年12月,广东省编制实施《广东省韩江流域水资源分配方案》。韩江局严格执行方案要求,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制订实施广东省韩江流域水量调度方案、今冬明春枯水期水量调度计划,对流域“7个水库+3个水电站+6个水闸”的骨干水量调度工程体系实施水资源统一调度,确保流域主要控制断面下泄水量。

  2019年冬至2020年春枯水期,韩江流域降雨量327.6毫米,较多年同期偏少25%。在这种严峻形势下,韩江局通过统一的水量调度,韩江潮安控制断面生态流量达标率仍然达到95.6%,高于90%保障率。若以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作为评价周期,韩江潮安控制断面生态流量达标率甚至达到99.7%,接近100%。

  随着《广东省节水行动实施方案》的印发施行,韩江局频频发声,将“节水意识”推向社会,通过“世界水日”“中国水周”、韩江徒步节等活动,推动“节水”进校园、“节水”进民间,同时以身作则,率先完成节水机关建设。

  堤固河畅

  韩江长流今安澜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韩江每逢汛期,流域就会暴发洪水,沿岸居民家中出现浸水现象是家常便饭,这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据《广东省志·水利志》记载,南宋乾道八年(1172年),“韩江大水,北门堤决,民居漂荡。”又据《汕头水利志》载:“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七八月间飓,大水,北门堤(澄海北门堤,今一八联围)复溃,潮州城垣损坏。澄海沿海居民淹死无数。”韩江每次发生洪水,都会给流域民众带来严重灾难,给社会秩序的稳定造成强力冲击,泛滥的洪水成为两岸百姓心中的“洪魔”。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韩江流域开始掀起兴建水利工程的热潮,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韩江之上,流域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逐步完善,江河洪水的监测预报和科学调控水平日益提高,流域的水旱灾害综合防治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一发生洪水便导致大量人员伤亡、造成社会动荡的现象不再出现。

  按照“泄蓄兼施、以泄为主、堤库结合”的防洪方针进行防洪工程布局,韩江的防洪工程体系由两岸堤防、棉花滩水库、高陂水利枢纽(在建)组成。通过棉花滩水库、高陂水利枢纽的联合调度,可将潮安站的韩江洪峰流量由100年一遇削减为50年一遇,由50年一遇削减为20~30年一遇。目前,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已进入尾声,预计于年底下闸蓄水。

  在中下游,重点堤防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次重点堤防防洪标准达到20~30年一遇。其中,韩江潮州段北堤和城墙堤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南堤达到50年一遇,意东堤、东厢堤达到30年一遇,归湖堤、江东堤达到20年一遇。

  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协同福建、广东两省实施《韩江洪水调度方案》,每年组织召开福建省棉花滩水电站防汛协调会议,做好韩江洪水调度工作。韩江局组织编制《广东省韩江流域洪水调度方案》,统筹协调流域骨干水利工程的联合调度。

  2019年韩江流域成功防御2次编号洪水,棉花滩水库拦洪5.46亿立方米,削峰率57%,降低下游大埔县茶阳镇洪水位约4米,避免其受淹。2020年6月石窟河发生洪水期间,调度长潭水库,拦洪3300万立方米,削峰率52%,实现石窟河干支流错峰行洪,避免蕉岭县新埔镇受淹。

  经过一系列的重点整治和科学调度,昔日肆意泛滥的韩江终于成为堤固河畅、造福两岸百姓的幸福河。

  生态纽带

  水清岸绿展新颜

  一脉韩江,千年流淌。韩江自古便是沟通闽、粤、赣三省的交通要道,所经之处带动了沿线商品集贸经济的发展,也成为集合粤东政治、社会、文化、族群的关键纽带。

  广东省韩江流域各地有关部门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要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在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综合治理,统筹考虑河流的防洪排水、供水保障、生态保护、景观休闲、文化传承等综合功能的“万里碧道”等建设中,以韩江为主线,串联起流域生态命运共同体。

  2016年以来,广东省与福建省签订实施《关于汀江—韩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的协议》,建立韩江流域跨省水生态补偿机制。根据水生态补偿协议,广东省与福建省每年各出资1亿元,共同设立汀江—韩江流域水环境补偿资金。中央财政依据考核目标完成情况确定奖励资金,中央奖励资金拨付给流域上游省份。考核断面为汀江、石窟河(中山河)、梅潭河(含九峰溪)、象洞溪跨省界断面。考核指标为pH值、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五日生化需氧量5项,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负责认定监测数据。

  截至2020年,广东省已根据水质考核结果累计向福建省拨付水生态补偿资金4亿元,支持上游水生态环境保护。2019年,韩江上游福建省来水水质均达到Ⅱ类或Ⅲ类,水质得到明显改善。

  基于韩江优良的水生态环境,流域建立了石窟河斑鳠、柚树河斑鳢两个国家级水产种植资源保护区,以及潮州韩江鼋、花鳗鲡市级自然保护区,潮安凤凰溪潘氏闭壳龟县级自然保护区。

  2019年,韩江局还组织对韩江上游琴江137公里河段进行了水生态健康评估,评估结果显示,琴江整体水生态健康水平为健康等级。

  河畅岸绿,人水和谐,韩江这条生态命运共同体的纽带飘动在粤东大地上,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凝聚合力

  河长制湖长制居首功

  韩江的治水史始于唐代。据史料记载,公元819年,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在短短8个月的时间里,驱鳄、治水、释奴、兴学,为潮州开一方风气。他在潮州城北门外所草创的北门堤,成为韩江有史以来记载的第一座堤围。

  斗转星移,韩江奔流。如今,韩江流域大力推进河长制湖长制工作,从当年的一人治水到今天的系统作战,经历1200年的治水历程,韩江已经成为福佑两岸人民的幸福之江。

  2017年以来,广东省韩江流域各地以河长制湖长制为抓手,持续实施“五清”和“清四乱”专项行动、“让广东河湖更美”大行动,韩江流域河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升级。河长制湖长制的建立完善,有效破解了“九龙治水”困局,在治水兴水工作中部门协同、系统作战的合力逐步显现。

  近3年来,广东省韩江流域相继完成了“一河一档”“一河一策”编制、河湖管理范围划定、水域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采砂管理规划编制等河长制湖长制基础工作。科学布设了河湖水量、水质等监测站点,河湖断面监测监控体系统日益完善。在卫星遥感、无人机、无人船、视频监控等高科技技术手段的支撑下,对全长470公里的韩江干流实现了动态监管。

  2018年,韩江局建立起流域河长制湖长制联席会议机制,携同流域内各地市河长办及河长制组成部门先后签订实施《共建“最美家乡河”韩江合作框架协议》《韩江流域片水面漂浮物清理合作框架协议》等合作协议,凝聚合力,推进跨区域、跨部门管理保护大合作。通过流域统筹协调,韩江流域建立健全了跨界水质监测评价机制、跨界断面视频监控机制、流域片“清漂”合作机制、流域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季度报告机制等监管机制。

  潮州市建立了河长制工作述职机制。潮州市河长制组成部门协调联动,创新实施“河湖长+检察长”“河湖长+警长”“河湖长+民间河长”、河湖长制联席会议、水环境保护区域联动等机制,形成韩江管理保护工作合力。

  此外,韩江的管护工作还得到了全民响应。韩江局于2018年开始聘任“民间河长”,将社会精英力量团结到护江团队当中来。潮州市设立了固定巡河日,将每月10日固定为全市“各级河长巡河日”,由各级行政河长、民间河长集中开展巡河,带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爱河护河。率先推行“民间河长”组建服务队机制,成立了13支共计500多人的“河湖保护志愿服务队”。韩江民间河长们表现非常活跃,巡河护河成效显著。1名韩江民间河长入选2020年全国“最美河湖卫士”候选人,3名韩江民间河长获评2018年度广东十大“最美民间河长”,潮州市“最美河长”代表荣登2019年度“感动潮州”舞台。

  河长制湖长制工作的合力推进,让韩江变得更加靓丽。

  环境宜居

  幸福指数溢满江

  站在潮州“一江两岸四堤”省级试点碧道上,看着眼前岸绿景美、江水悠悠,不觉在心中升腾起一片美好的生活愿景。“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景象正是广东省打造万里碧道的初衷。

  2020年8月,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复实施《广东万里碧道总体规划(2020—2035年)》。广东万里碧道是以水为纽带,以江河湖库及河口岸边带为载体,统筹生态、安全、文化、景观和休闲功能建立的复合型廊道。碧道通过共建共治共享,优化廊道的生态、生活、生产空间格局,形成碧水畅流、江河安澜的安全行洪通道,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自然生态廊道,留住乡愁、共享健康的文化休闲漫道,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活力滨水经济带。

  广东省韩江流域各地各有关部门通过联防联控、共保共治,进一步加大对江河湖泊的监管力度,努力实现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打造人民群众的美好家园,建设美丽河湖。潮州市“一江两岸四堤”碧道、梅州市丙雁大堤碧道列入11个广东万里碧道省级试点,碧道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其中,潮州市着力打造“一江两岸四堤”碧道建设,建设了堤顶碧道14.12公里、亲水栈道5.5公里、步行绿道14.12公里、公园6个、观景平台16座、休息驿站3座,对堤身、防汛路及栈道进行绿化、靓化,形成江河安澜的行洪通道、水清岸绿的生态廊道、诗情画意的休闲文化廊道和水陆联动发展的滨水经济带。韩江潮州段碧道建设,充分挖掘恢复河流水系的重要生态、文化和景观价值,构建“融入自然、品位文化、共享健康”的景观与休闲游憩网络,将其建设成为人民美好生活好去处。

  凸显特色

  潮客文化逐风流

  韩江自古以来便是联结粤东、闽西南、赣南的重要水运通道,是广州通往闽赣水运的中继站,人口密集、人文鼎盛。在千年历史进程中,韩江这条连通粤东山区与沿海的重要水道推动着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逐渐形成了海丝文化、华侨文化、潮客文化、红色文化、治水文化,沉淀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2018年以来,借着广东省委省政府打造粤东左联文化人红色之旅与广东万里碧道的双重契机,在广东省河长办的指导下,韩江局抓住机遇,为韩江碧道的建设植入深厚的文化基因,打造了南粤“左联”之旅。以韩江为主线,将沿江南粤“左联”文学青年的故居串联起来,同时在堤岸边打造纪念节点,沿着韩江形成文化旅径。目前,已建设完成一期3个节点:红棉公园以南粤“左联”文学青年纪念地为主题进行打造;龙湖古码头水利公园建成国内首个以韩江水利史、水运史为展示主题的堤岸公园;溪口古渡追踪南粤“左联”文学青年从韩江走向“左联”策源地上海的足迹。在此基础上,韩汀线纪念地、韩江古水驿纪念地、赐茶公园、韩江河口公园亦正同步建设,并将古驿道、中央红色交通线融入其中,进一步丰富文化旅径的内涵,吸引更多社会团体和大专院校前来研学。

  在努力推进特色水文化建设中,韩江局主动作为,成为“韩江代言人”,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国家烈士纪念日、“左联”成立90周年、韩江徒步节等重要节点,在旅径现场开展韩江水文化的宣讲活动,反响强烈,影响深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流域各市相继兴起“左联”文化热潮,韩山师范学院甚至将南粤“左联”之旅搬进课堂,将韩江局制作的《走进南粤“左联”之旅》系列宣传片列为课程教材。

  韩江局重视韩江水文化建设,早在2007年便被水利部等国家八部委授予“全国保护母亲河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自2005年以来,韩江局连续15年联合地方民间团体,举办以“保护韩江母亲河”为主题的韩江徒步节,参加人数累计达二十余万人次,在流域内营造了良好的爱河护河氛围。

  2019年底,韩江潮州段入选水利部首批17个示范河湖建设名录,这正是对流域管理各地有关部门和爱江护江人士的肯定与褒奖。建成“水质稳定优良的河流、留住情感的河流、水资源科学合理调度的河流、体现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河流”,塑造“人文韩江”,助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助推粤东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韩江水利人正追逐在筑梦路上。

  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仍在耳边萦绕,让美丽韩江秀水长清,韩江水利人信心百倍。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0年11月19日

刘祖国 田灵燕 魏一苹 姜传隆 陈钰仪 王睿
责任编辑:尼冰琳
相关新闻
 
广州番禺区狠抓水环境治理 持续整治河涌违建
广东水利行业扫黑除恶重典治乱取得明显成效
深圳茅洲河:碧波荡漾 风华正茂
广州市印发碧道建设总体规划
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大坝实现左右岸贯通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