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钮清海:清澈的水源 稳稳的幸福
 
分享到:
2019-02-19

  我出生在“祖国山河一片红”的1967年。家乡清一色的土坯房,顿顿不离的棒子面馒头就咸菜,家门附近那口井沿儿被磨得溜光的水井,祖辈和父辈一副扁担两只水桶往家里挑水的场景,深深印在了我幼年懵懂的记忆中。

  那时候,山西省侯马市驿桥村里的水井大都安置在主街道旁,大人们都抓紧在上下工的间隙往家里挑水。随着一阵阵咕咚咚的辘轳转动声,铁制的水桶顺着长长的井绳落入井底,几下摇晃,等桶里装满水,再一圈圈用力地摇动辘轳把水桶提上来。大人们右手把着辘轳把儿、左手将水桶提到井边的动作,让幼年的我觉得十分潇洒。随着扁担的轻轻颤动,满满的桶里洒出来一些水,留下一溜水滴印儿。我在追逐水滴印儿的过程里,步入了少年时光。

  1979年,我在亲戚家借宿上小学。亲戚住在市区的一个大杂院里,十几户居民共用一个自来水龙头。所在小学里也有一个水龙头,当时同学们下课后争相用嘴对着水龙头喝水的情景,让我这个农村孩子感到十分新奇。村里学校的水是从井里打上来的,地上埋个小水瓮,同学们下课了就在瓮里舀水喝。遇到哪个同学的手下去了,大家就会说瓮里的水“蘸手了”、脏了,不能喝了。两相比较,我不由地感叹,要是村里也能有个自来水龙头就好了。

  转眼到了1986年,已上大学的我从母亲的来信中得知村里要通自来水了,并且家家户户都有一个水龙头。假期返家,我看着院子里那个外表刷了绿漆的水龙头,轻轻一拧,自来水哗哗地流,不由得兴奋异常——我们村里人终于能像城里人一样用上自来水了。

  村里接上自来水以后,昔日熟悉的一口口水井逐渐退出了乡亲们的视野。随着村民建房的需要,这些水井被陆续填埋。家里的那副扁担和两只水桶也在保存了多年后遗弃。

  我们村地下水资源相对丰富,几十年来一直是城市自来水的三大水源地之一。紧邻公路的自来水公司浍南水厂,也经历了从普通的平房院落发展到占地面积几十亩的现代化水厂的变迁。我呢,也从村里娃成长为基层水利工作者。

  2015年,得益于国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侯马市大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的惠民政策。国家投资153万元,铺设供水主管道2.38公里,村级供水管网27.55公里,实现城市自来水入户870户,使2000多位乡亲从附近的浍南自来水厂吃上了安全、洁净的自来水。

  光阴荏苒,昔日孩提,如今老大。因家有高堂,我时常回家。每当看到门前那块印有“侯马市自来水公司”的水表盖,我就回忆起多年前祖辈和父辈肩上颤巍巍的扁担和前后滴水的水桶。从水桶到水表,见证了家乡从吃水难到饮水安全的巨大变迁。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9年2月19日

钮清海
责任编辑:段玲玲
相关新闻
 
赵武京:深耕十余载 拳拳治淮情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