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 > 湖北

武汉治湖:还君以明珠

发表时间:2006-01-18

    本站1月18日讯 素有“百湖之市”之称的武汉,湖泊是其最具特色的水生态系统和水环境资源。218个面积大于0.1平方公里的湖泊星罗棋布,宛如颗颗珍珠镶嵌于武昌、汉口、汉阳三镇,其中,位于主城区的东湖面积达33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

 

    然而统计资料显示,20世纪50年代初,武汉市中心城区尚有湖泊59个,水面面积273平方公里,2000年统计湖泊数量为41个,水面面积约122平方公里,数量减少30%,水面面积减少了55%。
  湖泊水面萎缩的同时,湖泊水体的污染状况同样严重。据2001年武汉市水资源公报数据显示,该年监测的12个湖泊,全部水质为Ⅲ类和劣Ⅲ类,其中,Ⅴ类水质湖泊1个,劣Ⅴ类水质湖泊4个。碧浪千层不再,人类不合理的利用,致使“明珠”蒙尘。

 

    保护湖泊,势在必行

 

    2002年2月9日,我国第一部对湖泊进行全面、综合性管理的地方性法规《武汉市湖泊保护条例》正式颁布施行。其中心内容就是保护湖泊水面不受侵占,水体不受侵害,并明确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湖泊的保护、监督和管理。武汉市湖泊保护自此翻开新的篇章。

 

    2005年6月,武汉市政府办公厅转发组织实施《武汉市中心城区湖泊保护规划(2004-2020)》;10月1日起施行《武汉市湖泊保护条例实施细则》;并通过延伸湖泊立桩、强力整治违章填湖,继续巩固了湖泊保护成果。

 

    惟有源头活水来

 

    2005年6月22日,武汉“引江入湖”工程首次实现调水运用。该地区龙阳湖、墨水湖、三角湖等六大湖泊水系两年内将实现与长江、汉江互通,届时,武汉将恢复湖泊健康生态系统,实现水生态、水文化和景观、旅游的和谐统一。  

 

    武汉地势西高东低,部分湖泊只要江水水位高于18米,便可自行灌溉。多年水文资料显示,武汉关平均每年高出18米的水位时间为三个半月。此外,武汉近年在城区兴建的管网已将部分湖区贯通,从长江和汉江上游引水入湖切实可行。2004年,武汉市政府正式把“以水治水、引江入湖”列为重要课题。

 

    2005年伊始,武汉市汉阳地区六大湖泊作为“引江入湖”的“试验田”,投资达10亿元人民币,从琴断口闸每秒引进20立方米的汉江水进入龙阳湖,分两路流经墨水湖、三角湖,最后从南太子湖导出汇入长江。2006年则在上述四湖水质改善的基础上,开挖米粮渠、明珠河等,连通后官湖和北太子湖,2007年将最终完成“六湖连通”工程,实现武汉“因水独厚”的优势,形成沟渠纵横、水系网络连通的江南水乡景象。

 

    清水入湖,还君明珠

 

    “清水入湖”是武汉市保护湖泊水生态系统又一项大的行动。武汉市计划到2010年,将38个城中湖将全部截污,通过“清水入湖”,改善湖泊水质,让水慢慢变清。

 

    按照武汉市水环境治理进程表,到2008年底前,38个城中湖泊的主要排污口实现截流,2010年全部截污完毕。生活污水将通过湖泊四周的污水收集干管,先行引到污水处理厂处理,再排放入湖或入江。到2010年,三镇将有13座污水处理厂投产,中心城区八成污水先经处理才能排放。

 

    2005年,以水果湖等中心城区湖泊为重点,武汉市共完成13个排污口的截污工作,喻家湖等4个排污口截污正在实施之中,还有3个截污口前期工作已经完成。

 

    与此同时,武汉市对湖泊周边环境也进行了整治。水果湖西侧岸线整治工程即将启动,喷泉公园继2004年完成一期整治工程后,2005年又启动了清淤、岸线整治、闸门改造工程;后襄河、内沙湖清淤及周边环境整治工程已经完成了招投标,近期即将动工,2006年雨季前完工,届时中心城区38个湖泊中将累计有16个可以作为城市公园对市民开放。

 

    2005年10月,国家水利部正式批复武汉成为全国首批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试点城市。随着“六湖连通”、“清水入湖”等一系列工程的实施,武汉必将还“百湖”以“明珠”本来面目。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6年1月18日

作者:孟梦

相关新闻:

湖北省襄阳市三道河水电工程管理局:紧抓机遇保民生、谋发展

乍得湖:从“文明摇篮”到“死亡之心”

长江委全力推进非法矮围专项整治

湖北省2018年度70个湖泊水质好转

呼伦湖水域面积达2044平方公里为17年来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