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站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众议·聚焦政府工作报告
 
分享到:
2023-03-07
 

  提升乡村振兴的水安全保障水平

  □刘智超(海河水利委员会)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重要的任务在农村。水利部门必须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加快构建与乡村振兴相协调的水安全保障体系。大力发展规模化集中供水,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切实满足农民群众吃好水、用好水的需求。坚持蓄、引、提、调多措并举,加快农田配套水利设施建设,实现水资源高效集约利用,提高田间用水保障水平。加强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改善农村水系生态环境,增强区域防洪和灌溉保障能力,带动区域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擦亮美丽乡村名片。健全农村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制度,构建工程长效管理机制,实现工程建得成、管得好、常受益。

 

  让“甘甜之水”滋润乡村振兴路

  □李明(甘肃临泽县水务局)

  保障农村供水安全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高质量做好农村供水保障工作,就要守牢安全底线,锚定目标任务,强化措施保障。一要持续巩固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成果,严格落实农村供水“三个责任”和“三项制度”,常态化监测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状况,健全农村供水问题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做到发现一处、解决一处、巩固一处。二要完善农村供水工程网络,按照“建大、并中、减小”的原则,扎实推进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和小型工程规范化改造,打造农村供水智慧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城乡供水“一网统管”。三要加大水质提升保障能力建设,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配套完善净化消毒设施设备,强化水质检测监测和卫生监督,加快建立健全从源头到龙头的水质保障体系。

 

  全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

  □李才玉(江西省遂川县水利局)

  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水利部门一方面要在巩固上下功夫,守牢饮水安全底线,另一方面要在拓展上想办法,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水的需求。遂川县一方面继续实行饮水安全动态监测、动态清零,保障了贫困村和脱贫人口稳定达到农村饮水安全基本安全以上标准,确保不发生集中连片的饮水安全问题;另一方面全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采取县域“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的形式,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政策性基金等方式融资3亿多元,统筹推进城市水厂管网延伸、新建规模化农村水厂、小型水厂标准化改造,统筹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县域统管,有力提升县域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乡村振兴 水利先行

  □赵康君(四川梓潼县水利局)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加快水利建设步伐,对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起着重要的作用。

  2023年,水利系统需在“投资融资、稳粮增收、绿色转型、保障民生”等方面下功夫,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一是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二是加强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稳定粮食生产和推动乡村振兴。三是推动发展方式向绿色转型。加强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以水利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纪红云(山东黄河东平湖梁山管理局)

  实施乡村振兴,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做好自身高质量发展,更要做好水利发展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一要持续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统筹防洪安全、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居民用水等各项需求,提升脱贫地区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加强水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巩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二要加强河湖管护。强化水资源管理,健全从源头到龙头的水质保障体系。结合河湖长制做好常态化水质监管。加强农村供水标准化管理,提高农村水资源利用效益和效率。

  三是加大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加快水利新技术转化与推广应用,持续开展脱贫地区水利人才培训指导和帮扶,激发群众乡村致富的内生动力。

 

  强化水利景观化建设 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晏洋(郑州黄河河务局)

  近年来,我国持之以恒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值得一提的是,水利建设在确保农村饮水安全、防汛抗旱、农田水利、生态提升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新时期如何才能实现水利建设同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妨创新思路,聚焦水利景观化建设,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新时代城乡文化发展不均衡、实现乡村居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有效举措。

  一是调查研究,摸清乡村文化特色差异,做到心中有数;二是科学规划,构建合理有效的水利景观顶层设计体系;三是坚持问计于民,让广大村民参与到具体建设方案的设计和监督当中;四是通过多种方式合法合规拓展融资渠道;五是建立并推广乡村文化振兴新模式,并与乡村文旅相结合,努力实现常态化收益机制,进一步推动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战略目标。

 

  加强对田间地头节水灌溉的工程设计和管理

  □钮清海(山西侯马市水务局)

  在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加强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应着力解决农村田间地头节水灌溉环节存在的问题。

  一是提高农田末级防渗渠道分水口设计标准,做到节制闸门的启闭要灵活、闸门材质既轻便还结实,能够适应农田灌溉的实际需要;二是完善末级防渗渠道分水口和管灌工程出水口四周的防冲环节设计,发挥好工程技术人员的特长和基层群众的首创精神,解决好当前田间地头灌溉环节既费力又浪费水的问题;三是健全完善各地农民用水户协会,发挥好用水户协会在农田灌溉过程中应有的组织协调作用,提高灌溉工作效率。

 

  完善农村水网体系 夯实粮食安全水利基础

  □王旭(安徽六安市裕安区水利局)

  乡村振兴离不开水利的支撑和保障,尤其在建设完善农村水网体系,优化配置水资源,保障粮食安全、饮水安全等方面尤为重要。

  国家水网是以自然河湖为基础、引调排水工程为通道、调蓄工程为结点、智慧调控为手段,集水资源优化配置、流域防洪减灾、水生态系统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体系,包括国家骨干水网、省级水网、市级水网、县级水网等四个层级。因此,各县、区、市也要加快建设完善水网体系,保障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供给;加快推进区域骨干水源工程建设,新建改造并举、大中小型兼顾、政府市场两手发力,建设一批水库、输水渠道、提水泵站等水利工程;乡镇村级重点建设一批小水库、当家塘、拦水坝、蓄水堰,修建田间输水渠道,整治末级渠系,打通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

  只有层层完善水网工程建设,才能优化配置水资源,在干旱年份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村饮水安全。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3年3月7日

责任编辑:邓婉颖 校对:王瑜 张玉峰
相关新闻
 
全国人大代表、蚌埠公交集团驾驶员杨苗苗:将淮河保护法列入立法计划
全国政协委员、水利部原副部长、民盟中央常委陆桂华:水资源调度仍需加大国家立法支撑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所长陈槐:扩大流域治理“朋友圈”
全国人大代表、民革中央委员、民革天津市委会秘书长周潮洪:让城市河道不再“下雨就黑”
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3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 加强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