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全国政协常委胡四一:重点做好河流水系治理修复规划
 
分享到:
2021-03-06
 

  □记者 马晓媛 杨晶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将水利摆在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的首要位置,对进一步统筹做好河流水系治理修复提出了明确要求。

  “建议将河流水系治理修复作为‘十四五’规划中水利专项规划的重点。”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提案委员会副主任,水利部原副部长胡四一建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保障水安全做出一系列重大部署,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全面提速。“十三五”时期是重大水利工程开工数量最多、建设速度最快、投资规模最大、综合效益最显著的时期。截至目前,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已累计开工149项,在建项目投资规模超过1万亿元。

  目前我国初步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各类水库从新中国成立前的1200多座增加到目前的近10万座,总库容从约200亿立方米增加到9300多亿立方米;建设淤地坝5.9万座,有效减少了入黄泥沙;5级以上江河堤防超过30万公里,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7倍多;各类灌区206.57万处,有效灌溉面积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2.4亿亩扩大到超过10.2亿亩,约占全球总灌溉面积的1/5。长江经济带、京津冀水生态治理保护取得明显成效,对太湖、滇池、永定河、白洋淀等实施生态补水。其态势可以概括为:人口经济与水资源适应性趋于好转,经济社会发展用水保障能力明显提升,水生态环境状况持续改善,防洪薄弱环节建设加快实施,水安全风险管控能力不断增强。我国以占世界6%的水资源支撑和保障了约占世界20%的人口和15%的经济总量,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特殊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以及发展阶段,决定了我国是世界上治水任务最为繁重、治水难度最大的国家之一。”胡四一说。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历史性变化新要求、主动积极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时期。我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对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对照人民群众对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可控水风险的新期待,水利工程体系与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一是基本水情决定了水安全保障任务仍然复杂艰巨;二是水资源供给侧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三是水生态环境治理任重道远;四是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不足;五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水利根基尚不稳固;六是水安全影响因素更加错综复杂。”胡四一认为我国水安全保障能力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胡四一建议,应全面对标对表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十四五”时期,要从全局角度突破行政区划藩篱,运用系统思维统筹水资源开发利用,坚持问题导向增强水生态治理修复,突出对国家重大战略提供水安全支撑;围绕构建现代化的国家水利治理体系和水治理能力,大力推进水利基础设施网络重点工程,着力解决重大水利工程谋划方面存在的统筹不够、平衡不足、协调有限等问题,实现从单一行政区内资源配置向全局资源统筹配置转变,从单一工程建设向体系整体推进转变,从传统人工管理向智能系统调控转变。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1年3月6日

马晓媛 杨晶
责任编辑:李旸
相关新闻
 
全国政协委员谷树忠:创新节水制度 深挖节水潜力
全国政协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
全国政协委员张利荣:全面开展农村水系综合整治 推动乡村振兴
全国政协委员羊风极:守河长初心 担护水使命
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共商治水大计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