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点水成金”助脱贫
 
分享到:
2020-12-28
 

  □本报通讯员 戴树林

  初冬的皖北寒意渐浓,笔者来到安徽省蒙城县立仓镇薛庙村,看到一排排粉墙黛瓦的小楼点缀水田中间,不远处万亩莲藕扶贫种植基地内,农民忙着采收鲜藕装车上市。薛庙村致富带头人周德轩说:“水利部门‘点水成金’,帮助薛庙群众实现了民富村美的梦想。”

  薛庙村地处茨淮新河北岸,由于地势低洼,洪涝灾害频繁,因灾致贫成了一个走不出的怪圈。2015年,蒙城县水利局派干部陈勇到薛庙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他调查了解村情后认为,薛庙村劣势是水,优势也是水。

  薛庙村水资源丰富,水生态良好。“按照‘打好生态牌、做活水文章’发展理念,积极提升基础设施,变‘水害’为‘水利’,用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这是陈勇当时的破题思路。

  要做好以水生财大文章,就要啃下低洼地治理这个“硬骨头”。陈勇积极争取相关单位予以项目支持,县水利局在薛庙以及周边村连续实施了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等项目,和其他涉农资金项目一起发力,打通了区域内水系的“主动脉”,疏通了田间的“毛细血管”,做到旱能灌、涝能排,灾荒田变成了“金土地”。

  解决了“水害”,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成了陈勇心中最重要的事情。“从2016年3月起,我们开始尝试发展水产作物,周德轩牵头成立了展宏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申请扶贫专项资金80万元,流转土地1000多亩大规模种植莲藕,用水问题摆上了议事日程。”陈勇说。

  “茨淮新河立仓段有三座灌排结合站,以前主要是防汛抗旱关键时期才用。薛庙村提出申请后,我们及时为他们提供生产用水。”县水利局副局长张广阔说。

  2016年,千亩莲藕种植获得成功。展宏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给村级集体经济分红每年8万元,其中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红2.54万元,带动10户贫困户脱贫。薛庙村也于当年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2017年展宏合作社开始试点虾稻共作产业,截至今年11月份,全村发展虾稻共作、藕虾共作面积8000余亩。”陈勇说,稻渔产业发展这么快,就是因为有水利做靠山。

  笔者来到薛庙村稻虾共作扶贫产业园区时,脱贫户薛平文正在整理捕小龙虾的地笼。“年龄大了,不能外出打工,天天逮逮虾,喂虾,一个月2000多(元),活不累。”70岁的薛平文和妻子都有慢性病,2014年因病被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村两委介绍老薛到合作社务工,他不仅有了工资收入,还在园区的带动下自己发展10亩虾稻共作,一年收入5万元,成功脱了贫,家里也盖起了三层小楼。

  夏有荷花红,秋有稻子黄,虾美蟹更肥。特色产业的发展助推了薛庙乡村旅游的兴起。该村依水打造水美乡村旅游专线,修建了荷田步道、观光长廊、农耕园、茨淮新河纪念馆和荷花大舞台等景点,连续举办了四届“中国蒙城龙虾荷花休闲文化旅游节。”2019年年底所有贫困户高质量脱贫,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2万元。

  “农忙的时候有虾蟹享用,农闲的时候唱唱歌跳跳舞,现在我们村的群众都不羡慕城里人的生活了。”周德轩高兴地说。

  据了解,今年蒙城县虾稻共作面积达8.6万亩,年产值5.1亿元,年助力贫困户增收462万元,成为全县产业扶贫的增长极。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0年12月28日

戴树林
责任编辑:尼冰琳
相关新闻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倾心护河湖 碧水自成图
安徽省总河长李锦斌李国英签发总河长令
安徽省淮南市发布第1号总河长令
安徽蚌埠:“网红”书记扶贫记
安徽省宣州区举办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培训班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