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从郑国渠到泾惠渠
 
分享到:
2020-10-29
 

泾惠渠 泾惠渠灌溉中心提供

郑国塑像 资料图片

  □蒋超

  我国秦代有三项大型的水利工程。按照建造时间的先后,分别是都江堰、郑国渠和灵渠。今天,郑国渠的知名度不如都江堰和灵渠,但在秦代,它却是一项由中央政府直接控制的工程,其知名度和重要性都远远超过了都江堰和灵渠。

  间谍与水利工程师,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职业,但战国末期的郑国却兼有这两种身份,而且还和秦始皇统一六国有着密切的关系.

  战国末期,秦国经过400多年的苦心经营,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都远远超过了邻国。它凭借关中根据地,将版图扩展到富庶的汉中和巴蜀,又对邻近的魏、赵、韩等国连续用兵,夺取了上郡、太原、上党等地,势力到达黄河以东。不久,秦国又东进中原,取得周王室的旧地,占领了荥阳,陈兵韩国边境。

  郑国以水工的身份来到秦国,从秦始皇元年开始承担修建引泾灌渠工程。刚刚登上政治舞台的秦王当时仅有13岁,根本不知道秦国所赏识和重用的这位水工郑国,却是韩国派遣的间谍。

  原来,派水工帮助秦国兴建水利,是韩国精心谋划的“疲秦之计”。自从秦兵攻战荥阳之后,韩国危在旦夕,于是就想通过引诱秦国兴建大型水利工程的办法,使其劳民伤财,自动放弃吞并六国的计划,这样韩国不动一兵一卒可退却秦国数十万大军。

  郑国主持兴修引泾灌溉工程,总干渠西起仲山脚下的泾河,东注洛水,长300余里,沿途要穿过冶、清、浊、石川等大河及无数小河,工程难度可想而知。

  秦王政十年(前237年)发生了许多事情,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逐客”事件。引泾灌溉项目已经实施十年,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郑国修渠的原始动机受到怀疑,于是一些宗室大臣就对秦王说:“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於秦耳,请一切逐客。”事实上,秦国的许多官员都出身客卿,包括炙手可热的吕不韦也非秦国人。借“逐客”事件打击吕不韦,以便秦王亲政不致遭到掣肘,这是个很好的时机。随后,吕不韦被免去职务,遣往河南的封地。郑国也受牵连,差点儿被杀。

  在被驱逐的客卿中,李斯是一个很有见地的政治家。他在《谏逐客书》中慷慨陈词,列举客卿对秦富强所作出的贡献,批驳不分青红皂白一律逐客的蛮横做法。秦王因此取消了“逐客令”,派人请回李斯,复官廷尉,并进一步采纳李斯“各个击破”的策略。六国统一后,李斯被擢升为丞相。

  逐客事件平息后,引泾工程仍由郑国主持。随着引泾灌渠和相应的配套工程顺利竣工,干旱多碱的渭北大地从此得到了河水浇灌。引泾灌区的广大群众为纪念这位送来雨露的能工巧匠,就把这条渠称作“郑国渠”。

  郑国渠投入灌溉不几年,它的经济效益就充分显示出来,史书上记载:“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在改良盐碱地方面,更有预想不到的效果:灌水对土壤的盐分有溶解、洗涤的作用;而泾水所含大量泥沙流入农田后,沉积在地表,又有淤地压碱的效果;泥沙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可起到肥田的作用。因此,灌区百姓中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田于何所,池阳谷口。郑国在前,白渠起后。举插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秦国农业生产因此得到很大发展,有了雄厚的经济力量。

  在郑国渠通水后不几年,秦国就首先灭掉了韩国,从而戏剧性地结束了围绕郑国渠工程所展开的惊心动魄的斗争。在以后十年间,兵强马壮的秦国又先后吞灭了赵、魏、楚、燕、齐诸国,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混战的局面。

  司马迁在《史记》中,把关中水利的开发视为秦国能兼并六国的主要原因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郑国修水利对于统一中国也是有贡献的。此外,《史记》在介绍郑国时第一次使用了“水工”这一专有名词,郑国也因此成为了我国文献记载的第一位水利工程师。

  郑国渠开凿以来,由于泥沙淤积,干渠首部逐渐填高,水流不能入渠。历代以来在谷口地方不断改变河水入渠处,但谷口以下的干渠渠道则基本没有大的变化。

  郑国渠首开了引泾灌溉的先河,对后世引泾灌溉具有深远影响。秦以后,历代继续在这里完善水利设施:历经汉代的白公渠、唐代的三白渠、宋代的丰利渠、元代的王御史渠、明代的广惠渠和通济渠、清代的龙洞渠等阶段。民国年间,著名水利专家李仪祉在杨虎城将军和中国华洋义赈总会的支持下,建成了以现代水利技术为手段的泾惠渠,开始继续造福百姓。泾惠渠是我国在民国年间的代表性水利工程,是一项中外合资工程,也是一项中外技术人员合作的工程。

  泾惠渠主体工程于1932年6月完工,在明代广惠渠口上游峡谷建成混凝土拦河大坝一座。大坝被命名为“檀香山坝”,以纪念檀香山华侨捐款的善举。大坝的东端留有两个冲刷口,以冲刷进水闸前的淤泥。在泾河左岸建成引水洞,全长359米,洞口明渠长25米,引水洞断面面积14.82平方米。入洞之口分为三孔引水闸,每孔高1.75米,宽1.5米,总过水断面7.87平方米。扩大了隧洞,延长了总长度359米的一号洞,拓宽了1520米长的旧石渠。石渠以下的土渠,经裁弯取直后,长3700米,深20米。增建了节制闸和退水闸。所有闸门都安装了手摇或机械启闭设施。

  1934年12月,泾惠渠全面完工以后,灌区进入正常运行阶段,但维修、改建等工程始终在进行当中,曾多次加高、改建大坝。

  1966年7月27日,泾河洪峰流量达到7520立方米每秒,泾惠渠大坝被冲毁。当年10月下旬至1967年6月13日,在原坝址下游16米处新建一座高14米、长87.5米、底宽23米的混凝土溢流坝,引水流量50立方米每秒。1971年5月,完成新建进水闸、扩建引水洞与加高石堤工程,节制闸、退水闸由人力启闭改装为倒挂式双作用油压启闭机。

  1992年完成渠首的加坝加闸和除险加固,加高坝体11.2米,加设六孔拦河闸,闸高8米,库容达到510万立方米。目前坝高35.7米,坝长118.8米。

  在郑国渠首不足10平方公里的三角形区域内,密布着大量的水利建筑遗址和水利碑刻,是一座内容丰富的水利史和水文化博物馆,这里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郑国渠于2016年被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列入“世界灌溉遗产”名录。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0年10月29日

蒋超
责任编辑:尼冰琳
相关新闻
 
陕西召开郑国渠文化研讨会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