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两会观察】绿水青山:高质量发展的永恒底色
 
分享到:
2020-06-02

  □本报记者 蒋雨彤 张佳鑫

  “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支持饮水安全工程和人居环境整治”……政府工作报告中一项项生态保护关键词,频繁点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高质量发展理念,在灯光璀璨的人民大会堂熠熠生辉。

  生态好则文明兴,理念优则举措硬。在“绿水青山”的生态战略中,代表委员们对新征程中的水利工作充满信心和期待,因为绿色正在成为高质量发展中最动人的色彩!

  顶层设计擘画至美水生态蓝图

  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明确提出“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三年三次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到两提“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习近平总书记将“生态”摆到了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

  水生态、水环境的治理与保护是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综合治理的重要一环,始终凝聚着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与殷切关怀。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出这一伟大号召,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长江经济带发展一样,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更是回应了黄河、长江沿岸地区的殷殷期盼。建设幸福河湖、推动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期盼着好规划、好政策早出台,早落地实施,早日把黄河建成造福两岸人民的幸福河。”在黄河边长大的全国政协委员宋丰强难掩喜悦的心情,他已连续13年提交黄河生态保护相关提案。

  “不仅是黄河,所有江河都要建设成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全国政协委员、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李原园一语点明关键。

  “幸福河应该是支撑保障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让人民群众享有安全感、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的河流。”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水利厅厅长霍卫平说。

  江河滔滔起欢声,奏响了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从1952年毛泽东主席提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到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治水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更彰显了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坚定决心。建设汇聚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的幸福河,已经成为水利事业的新使命。

  今年两会,“法治”同样是热词之一。作为我国具有开创性意义的首部流域法,进入立法审议程序的“长江保护法”同样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要让‘长江保护法’成为一部真正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特别法,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形成高质量、可持续的良性循环。”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驻会副主任吕忠梅说。

  随着生态保护内容纳入刚刚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世界首创的“绿色民法典”将引领垂范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无论是其绿色原则的创制,还是“绿色条款”的体系化设计,都是真正首创的“中国方案”,具有引领全球治理体系的重大意义。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下,一幅水清岸绿、河畅湖美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制度管水激发生态治理新动能

  聚焦生态治理与保护,举棋落子于碧水河湖之间。推动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破解生态治理难题、建设幸福河湖的“金钥匙”。

  “河湖长制是建设幸福河湖的有力抓手。”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谷树忠开门见山地说,“河湖长制作为中国水治理的重要发明,在建设幸福河湖的过程中发挥了基础性、保障性、决定性的作用。”

  从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宣告“每条河流要有‘河长’了”开始,河长制迅速在全国推行……2018年底,全国31个省份全面建立河长制湖长制,实现河长湖长“有名”;2019年水利部部署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在全国累计清理整治河湖“四乱”问题13.7万个,河湖长制进一步从“有名”向“有实”“有效”转变,一大批河湖生态面貌焕然一新。

  “现在对破坏河道与环境的不法行为打击力度明显加大了。”全国政协委员羊风极是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打安镇的镇级副总河长,他见证了河湖长制带来的喜人变化。

  河湖长制的全面推行打开了河湖生态保护的全新局面,已经成为水利行业强监管的一面“金招牌”。

  随着我国治水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人民群众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需求呼唤水利行业监管能力的提升!为此,2019年水利部提出“水利行业强监管、水利工程补短板”的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2020年,水利部部长鄂竟平给出了“突出河湖监管”的民生承诺。

  “通过‘强监管’来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个工作总基调非常契合现阶段中国水利实际。”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驻会副主任高波对此高度肯定。

  如今,加快推进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强监管“工具箱”不断推陈出新。水利系统“2+N”的监督制度体系已经建立;暗访、飞检,追责、问责,督办、督导,治违、清乱成为常态化工作;今年开通的“一号对外”的12314监督举报服务平台,更是向涉水违法违规行为的一次“亮剑”。

  “12314平台能够有效地推动涉水问题的监督处理,可真正成为解决河湖治理问题的‘利器’。”全国政协委员、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副总工程师李和跃对强监管的成效充满信心。

  守护碧水清流,共建生态家园,渐成社会共识……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高奏最美和弦。

  在代表委员们的期待中,在行业上下的奋斗下,以制度推动治理保护、以监管强化制度落实的治水战役必将引领新一轮生态文明建设“热度”不断攀升!

  共享共建让绿水青山福祉永驻

  良好的生态环境带来的不仅是人水和谐的精神享受,更是人民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的增长点。

  如何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到造福人民的行动中,走上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推行河长制改善了当地水环境,通过投资运营文化旅游基地项目,走上了乡村振兴的小康道路。周边水环境好了,老百姓满意度高了,邻里纠纷少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更加紧密了,社会更加和谐。”水利部副部长魏山忠在做客中国之声2020年两会特别节目《央广会客厅》时,动情地形容他调研浙江省德清县蠡山漾时亲眼所见的蜕变。

  绿水青山带来的生态红利由全社会共享,更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建共护。

  5月12日,经过2.6亿立方米的生态补水,永定河北京段25年来首次实现全线通水,为两会的美妙乐章再添水美音符。这是国内首创的以流域投资公司形式协调推进跨省市流域治理的成功探索,为新时代生态治理贡献了企业参与、市场化运营的“永定河样本”。

  永定河生态补水的生动实践吸引了代表委员们关切的目光,纷纷为河湖生态治理保护开出“良方”。

  “建设幸福河,需要水利、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多部门的配合,也需要全体人民的参与和携手维护。”李和跃建议。

  “江西省引导和鼓励‘河小青’志愿者、民间河长、党员河长等参与河湖管理保护,为河湖长制工作的落实和监督提供了有力保障。”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水利厅厅长罗小云分享了江西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河湖管护的经验。

  一条条建议、一声声关切、一份份憧憬,寄托了代表委员们对守护绿水青山、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殷殷期许,更承载着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深切期盼。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0年6月2日

蒋雨彤 张佳鑫
责任编辑:李旸
相关新闻
 
新春走基层 脱贫攻坚看贵州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