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站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陕西省节约用水工作
 
分享到:
2019-11-12
 

  陕西省水利厅

  (2019年11月11日)

  陕西地处西北,是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水资源短缺、水生态环境容量有限,节约用水任务艰巨,是陕西实现追赶超越目标的“瓶颈”制约。现就近年来我省节约用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陕西省国土面积20.56万平方公里,人口3793万人,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全省多年平均降雨量656.2毫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423.3亿立方米,人均和耕地亩均水资源量均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属水资源短缺地区,尤其是渭河流域人均水资源量只有317m?。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65%集中在汛期,71%集中在陕南,关中地区作为我省人口密集区,经济最发达,而人均水资源量只有349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6。陕北地区人均水资源量只有736立方米,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受生态环境制约,开发利用水平很受限。节约用水成为陕西治水兴水的根本之策。

  二、节约用水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十三五”以来,在水利部、黄委会的大力支持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省认真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工作方针,坚持“关中留水、陕南防水、陕北引水”区域方略,强化节约用水制度建设,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用水效率明显提高,工业、农业用水效率一直列居全国第一阵列,2018年万元GDP用水量40.87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了20.6%;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5.48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了21.48%;农业灌溉有效利用系数0.5722,高于控制目标。全年用水总量为93.72亿立方米,较2015年的91.16亿立方米新增2.8%,以用水总量的微增长,保障了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节水制度建设不断完善。近年来相继出台了《陕西省取水许可管理办法》《陕西省节水型社会发展纲要》《陕西省十三五节水规划》《陕西省‘十三五’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实施方案》《陕西省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方案》等多项节水政策法规和规划,内容涉及节约用水、取水许可管理、计划用水管理、水资源费征收、水量调度等各个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全省节水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法制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为促进节约用水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节水管理能力不断提高。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逐级分解控制指标。加强计划用水管理,完成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建立节水评价机制,将节水评价工作融入现有规划和建设项目管理程序。实行阶梯式水价和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交口抽渭灌区通过超定额累进加价和作物分类计价两项机制,供水价格提高20%,灌区亩均用水降低10%,年节水2000万立方米。

  (三)节水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农业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60.538万亩。工业加大对钢铁、石化等七大高耗水行业进行技术改造,用水重复利用率显著提高。城市加快推进城镇供水管网改造,积极推广节水器具,不断扩大非常规水源利用范围,2018年非常规水源利用达到2.62亿立方米。经核算,近年来我省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均较好完成国家下达的控制目标。延安市2018年实际用水总量为2.74亿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0.6%,污水水处理率达到93.2%。西安市2017年建设“截污纳管”10项工程,雨污分流率达到70%以上,污水处理设施规模达到277.6万立方米/日,污水处理率96.07%。累计投资686万元,建成分散式污水处理项目36个,回用量约1123万m3。

  (四)再生水利用不断推进。我省持续推进再生水利用,工业生产、城市绿化、街道清扫、车辆冲洗、建筑施工以及生态景观用水等,优先使用再生水。西安浐灞生态区,依托区域内的再生水资源和已建成的再生水管网设立中水自助洗车点,现已有14台,实现了污水的循环利用,累计用户近百万,受到广大市民的青睐。西北工业大学长安校区,累计投资1642万元建设了日处理量约4600吨的污水处理厂,中水全部回用,年节水量140余万吨,节约开支近300万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校区累计投资2120万元,建成日处理污水量为7500吨污水处理站,达标中水回用量为3000余吨,每年可节约用水60多万吨。节约开支170多万元。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分散式学生公寓洗漱废水回用系统,节水率达到60%以上,建设给水管网监管系统,实行“定额使用、节约奖励、超额付费”的计划管理办法,调动各方面节水工作的积极性,每年节水8%-10%。西安思源学院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修建了日处理量为350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厂及中水回用系统,将雨水以及校内游泳池、景观喷水池更换排放水全部收集起来加以二次再利用,全校实现“污水零排放”,年节水量80多万吨,节约资金300余万元。

  (五)节水工作实践不断创新。完成5个国家级和6个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范区建设。30个县(区、市)完成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其中11个县(区)荣获水利部“第一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称号。积极开展节水单元创建,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累计创建近200个省级节水型企业、单位、校园等节水示范单元,92%的省直机关被确定为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示范引领带动作用明显。多次深入高校、企业、单位开展实地调研,积极推动节水型示范单元创建,全力做好新时期节约用水工作。

  (六)合力打造高校合同节水新亮点。引入社会资本,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大力推进校园合同节水新模式。西安石油大学与西安集美新能源技术开发公司就西安石油大学厕所节水项目进行合作,实行免冲小便器节水改造。陕西和风后勤服务有限公司先后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工业大学等20多所高校通过招投标方式签订浴室托管经营合同,组织对浴室节水改造,采用太阳能结合空气源热泵等新型、绿色、环保的节能设备,实行插卡式按流量收费,有效减少了浴室水资源浪费现象。浴室改造后,高校节水效益显著,学生反映良好。浴室合同节水管理达到了校企合作双赢的管理目标。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为例,运行一年以来,浴室日均用水量由改造前的450m?下降到140m?,环比下降68.9%,人均每次用水30升,花费1元左右。浴室通过基础环境升级改造,获得了学生的一致好评,并成为了全国高校“网红浴室”,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七)广泛开展节水宣传教育引导。通过广告、多媒体作品、新闻稿、宣传册、主题活动等形式,发布各类信息300余万条、专题片100余集,印发宣传品100余万份。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不要让水成为我们的奢侈品”系列宣传活动。联合团省委开展了“陕西青年节水护水志愿行动示范活动”。拍摄制作了《节水护水——三秦在行动》公益微电影,荣获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项目大赛金奖。今年依托“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开展“灌区节水先行”、万人节水签名等活动,深入高校和中小学开展节水知识讲座,广泛宣传节水护水知识。面向全省范围内开展寻找“节水达人”陕西节水主题宣传活动,组织活动报名者深入工厂、农田、居民小区等节水第一线,分批进行节水主题采访,号召全社会广泛参与,引导社会公众合理用水、科学节水,增强公众爱水、护水、惜水自觉性,营造全民节水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省节约用水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与国家新时期节水工作要求和先进的节水技术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刚性约束不够。政策多为鼓励性、倡导性,缺乏约束性、强制性。二是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用水定额、行业评价、产品水效标识等标准尚不健全。三是政府引导资金不够,公众节水意识不强。四是加强部门协作联动机制不到位。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新时期中央治水方针,按照水利部“抓基础、快突破、落实节水优先方针”的节水工作思路,全力做好新时期节约用水工作。一是落实国家节水行动方案。根据《陕西省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方案》,落实部门分工责任,建立省级节水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节水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强化行业监管,围绕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计划用水、重点用水单位监控等工作,制定我省监督检查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二是推进节水法制机制建设。启动《陕西省节约用水办法》修订工作,建立责任考核机制,积极争取支持,把节水指标纳入各级政府考核体系。三是夯实节约用水基础支撑和监管。开展陕西省行业用水定额修订,完善节水标准定额体系。加强计划用水监管,实行水资源取、用、耗、排行为动态监管。强化节水在线计量,初步建立节水统计指标体系。四是大力推进节水型县域达标建设。2019年完成10个县级行政区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继续开展节水企业、节水机关、节水小区等示范单元创建,以各类型节水示范单元创建引领社会化节水工作。五是开展节水型校园创建,打造节水亮点。在高校积极推进合同节水管理方式,创建节水型高校。在中小学校实施以节水宣传教育、节水器具应用为主的节水校园创建,在贫困地区开展水质提升工程建设。六是加快推进西安中心城市节水先行工作。在西安市率先实行“节水优先”战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转变用水方式,深挖节水潜力,严格计划用水定额管理,大力推进合同节水,积极推进节水型示范单元建设。

责任编辑:陈帅
相关新闻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454 业务联系:010-63205282 举报电话:010-63205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