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监督司: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水利监督保障
 
分享到:
2020-01-09

  中国水利报1月9日讯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为深刻领会讲话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贯彻落实好讲话精神,监督司组织干部职工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通读精读,充分认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重大国家战略的政治意义、为新时代治水管水工作提供的新思路和对水利改革发展的现实指导意义。

  此次讲话是与“3·14”重要讲话和其他治水重要论述精神一脉相承的。黄河之所以水患频繁,既有先天条件水少沙多的原因,也有后天管理养护不当的问题。前者需要在建设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综合提升治理工程上下功夫、补短板,提升水源涵养能力,完善水沙调控机制;后者需要以水定需,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提高管理水平,强化监管来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引导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

  站位高远 保持定力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儿女的情感寄托,是华夏文明发源地,相比我国的其他江河,黄河的民族属性、文化属性、情感属性更强。黄河流域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地带,关系着9个省区、全国1/3人口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这是沿黄人民生活的需要、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更是实现中国梦、实现民族复兴的需要。

  必须站位高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刻认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重大国家战略的政治意义,从助推水利改革发展的高度、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领会和把握黄河讲话精神内涵。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始终致力于黄河的治理和开发,历届新中国领导人也都对此极为重视,从毛主席说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到江泽民说让黄河为中华民族造福,再到习总书记说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黄河的事情一直是国家大事。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受生产力水平、社会制度、人为破坏等主客观条件的制约,水沙不协调、水量少、污染严重、水资源利用效率低等问题一直难以彻底解决,黄河屡治屡决的局面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改观。治理保护好黄河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不能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保持定力,统筹计划、周密布置,更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境界和担当魄力。

  系统谋划 造福人民

  此次讲话上,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提供了黄河保护和发展的行动指南。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要做到水不断流、水质清澈、生态流量平稳可控、景观宜人,不断增强人民安全感、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过去的黄河,洪涝灾害频发、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生态水环境恶化,似乎很难让人联想到幸福二字。近年来随着各大防洪工程、生态修复工程等的实施,治水取得了一定成效,生态环境持续明显向好,但与幸福河的标准还有很大差距。

  必须系统谋划,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既把黄河当做一个有机整体来看待,牢牢把握水资源这个最大的刚性约束,又要根据黄河上中下游各流域段水生态情况分类施策,各省区经济发展特色因地制宜。通过开展顶层设计做好方向引领、部署指导,加强监督检查做到督促落实、保证成效,防洪度汛保平安、统筹保护强生态、协同管理提质量、传承精神弘文化,最终实现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综合治理 社会共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黄河流域存在的问题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开展治理和保护工作需要注意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

  做好黄河的工作不能就水治水,仅靠党中央决策部署不够,更重要的是督促黄河流域的九个省区把相应保护治理工作落实好。因此要发挥集中力量干大事的优越性,把治理保护黄河跟流域管理结合起来,注重动员流域的各级水利部门机构,发动社会力量共治、共护、共管。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国家战略,有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作为引领,有规划纲要作为指导,水利行业强监管涉及社会领域的管理,可以从治好流域、治好黄河开始。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落实的工作机制;以河湖长制为抓手,统筹解决九龙治水、分头管理的问题;以水生态承载力为限,严格控制用水定额,杜绝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明确监督任务目标,发动社会力量强化监督,规范涉水行为,多管齐下保证黄河生态健康。

  合理分水 以水定需

  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是遏制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保持黄河流域生态健康的关键,重点是要合理分水,管住用水。在“3·14”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要研究河流的物理承载能力,摸清生态流量底数,推出保持河流生态健康的一系列指标,结合河流自然生态现状,考虑区域人口规模和国民产值情况,对水资源进行科学分配。

  黄河流域的“八七分水”方案已实施多年,但随着经济格局的变化,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需要重新进行科学划分。让水资源发挥最大刚性约束的作用,需要摸清黄河流域的生态流量底数,尽快建立可衡量、可考核的指标体系,以水定需。用各地区的水资源可用生态流量来衡量可以发展的经济生产项目有多少,不合理的、粗放的用水需求坚决杜绝,超过水资源承载能力的需求坚决抑制,把充分节水作为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配置、调度的前提。把用水定额指标体系作为监督依据,严肃问责超额用水省区,反向督导落实以水定需。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是践行十六字治水思路、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的良好契机,也是突破“九龙治水、分头管理”治水体制的有益尝试,更是黄河文化和水利精神深入人心、强化民族文化自信的难得机遇。监督司将牢牢把握此次历史机遇,进一步加强对沿黄地区各级水利部门监督体系建设的指导和对黄河流域重大涉水工程、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监督检查,督促各相关单位落实任务,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落实,充分发挥水利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0年1月9日

见习编辑:尼冰琳
相关新闻
 
水利部就小型水库检查问责冀琼陇
强化监督管理 严肃问责整改 水利部就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问题约谈相关省份
水利部和各地设立农村饮水监督举报电话
国家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落户黄河设计院
水利监督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