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中国经济时报】木兰溪:一条流向幸福的河
 
分享到:
2018-05-18

  本报记者 赵海娟

  溪水缓缓,流经繁茂的荔枝林,流过千年的古树古桥;溪水潺潺,人们泛舟溪上,赏景、垂钓;溪水清清,人们在清溪雅境中漫步、闲聊。一幅幅人水和谐的幸福画卷正在木兰溪畔徐徐展开。

  木兰溪是福建省“五江一溪”重要河流之一,是330万莆田人民的母亲河,从仙游戴云山脉绵延105公里奔流入海。她及其360条支流如同纵横交错的掌纹,长久地执掌全流域1732平方公里山水的历史变迁,并与广袤的海洋一起,造就了莆田大地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5月初,跟随“2018中央及行业媒体走基层——走近最美的家乡河”采访团,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走近这条流向幸福的河——木兰溪。

  综合治水:人水和谐的幸福之基

  “我家门口就是河,水清岸绿,环境特别好。”在木兰溪支流延寿溪的泗华陂附近,本报记者碰到正在此散步的王大姐,她自豪地告诉记者,她就住在泗华陂旁的这片小区,自从延寿溪综合治理以来,这里就从又脏又乱没人愿意来的穷地方变成了清溪雅境、从穷人区变成了贵族区,小区房价翻番,幸福感大增。

  在莆田市仙游县,记者看到穿城而过的木兰溪使古老的县城显得清新悠远,木兰溪两岸公园景观陆续“串珠成链”,形成20公里的景观长廊,公园及水面面积近万亩,绿意盎然,如诗如画。

  而曾几何时,木兰溪畔并非如此人间仙境。木兰水系哺育了烟火万家的鱼米之乡莆田平原,但她原是一条野性的溪流,曾无情肆虐着莆田人民,沿溪两岸的洪涝、潮灾时有发生。

  走近木兰溪,一定会听到关于木兰陂的故事。“清清溪水木兰陂,千载流传颂美诗。公尔忘私谁创始,至今人道是钱妃。”这是郭沫若先生游览木兰陂后,欣然下笔抒情。

  公元1064年,长乐女子钱四娘经过莆田时,亲眼目睹了莆田民众深受水害之苦,她返乡变卖了所有的家产,只身一人携带巨资十万缗,来到木兰溪,开始筑陂围堰,但因“据溪上流,与水争势”而功亏一篑。长乐又有林从世,带了十万缗,乃相下游,建陂于杭头的温泉口,岸高口窄,陂成又决。1075年,侯官人李宏奉命来莆,携金七万缗,得僧人冯智日的帮助,选择在钱、林两陂遗址之间的木兰山下筑陂,历时8年,于1083年告成。

  被称为“南方都江堰”的木兰陂,彻底改变了南北洋平原以往“只生蒲草,不长禾苗”的状况,其至今仍发挥着“排、蓄、引、挡、灌”等水利综合功能,为莆田人民抵御自然灾害,促进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古往今来,莆田人民矢志不渝治理木兰溪。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木兰溪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着的一条特别溪流。

  1999年超强台风袭击莆田时,木兰溪沿岸严重受灾,时任福建省领导的习近平第一时间赶来木兰溪视察灾情,并及时帮助联系水利院士专家对木兰溪防洪工程优化方案进行论证指导。他还亲自审定优化方案,既解决了木兰溪治理的技术难题,又推动了木兰溪流域环境的综合整治。随后,他又于1999年12月27日亲临莆田,为木兰溪防洪工程开工奠基,拉开了治理木兰溪的序幕。2000年2月13日,他第三次深入木兰溪防洪工程工地检查,强调“治理木兰溪,造福莆田子孙后代”。2000年3月4日和2001年3月7日,他又相继两次对木兰溪治理作出重要批示,有力地推动了木兰溪治理进程。

  “多年以来,我们不忘习总书记的嘱托,奋力开启木兰溪走向水系生态文明的新时代。”据莆田市副市长吴健明介绍,目前,木兰溪防洪工程建设已完成投资40多亿元,新建堤防120多公里,水闸39座,基本改变了主城区河段不设防的历史,为莆田拓展城市空间、打造“生态城市绿心”和“百里亲水景观带”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在防洪防灾的同时,莆田市积极打造水生态文明建设样板,比如保护治水文化遗产、修复荔林水乡风貌、综合治理水源地水环境、建设木兰溪生态景观、开展综合治水试验等。

  如今,随着具有防洪安全保障的亲水岸线、活力岸线、文化岸线、生态岸线的建成,木兰溪,这条曾经野性的溪流,将成为莆田建设宜居城市、创建美丽中国示范区的流动风景线。沿溪两岸冒出的兰溪公园、绶溪公园、玉湖公园、木兰陂水利公园、九龙谷国家森林公园、九鲤湖水利风景区等正焕发出迷人的魅力。

  治水改善了木兰溪沿岸生态环境,人水更加和谐,极大地提升了生活在木兰溪畔人们的幸福感。

  全民护水:人水和谐的幸福之源

  莆田因木兰溪而兴,木兰溪也因莆田人的呵护而柔美多姿,人水和谐造就了一方幸福祥和的乐土。

  记者在莆田采访中印象最深的就是木兰溪两岸全民护水的热情。在仙游县中心城区段的木兰溪畔,记者碰到几位统一着装的大妈们,穿着红色上衣,戴着红帽子,本以为她们要在岸边绿道跳广场舞,却没想到她们是志愿巡河员。

  “我们每天都要出来巡河,一天要走5趟,已经坚持5年了。”今年已经75岁的黄立德大妈告诉记者,她们这支志愿巡河队来自仙游鲤城街道东门社区,大部分都是五六十岁的老人,目前已有60余人。

  “这段木兰溪原来很脏,垃圾随便倒,但现在变得比新加坡还美。现在看到河边有垃圾我一定要捡起来,不然心里难受。”黄大妈自豪地说。

  木兰溪的柔美来之不易,在莆田,和黄大妈一样用实际行动保护木兰溪的人还有很多。特别是那些把保护木兰溪当成事业的河长们。

  “这是我们的微信工作群,巡河员们每天都要在这个群里打卡,巡河中碰到现场解决不了的问题也会及时反映在这个群里。”吴健明不仅是莆田市副市长,还是市级河长,他每天必做的一项工作就是关注这个巡河工作群里有没有问题要解决。

  在延寿溪龙桥街道段树立的一块“城厢区区级河长公示牌”上,记者看到,上面不仅标有市级河长、区级河长、街道河长,还有河道警长和河道督察长。

  吴健明告诉记者,这是莆田市在河长制工作中的一种创新尝试。设立市法院、市检察院等服务保障河长制工作站,在全省开创了公检法共同参与木兰溪河长制工作的先河。

  在延寿溪畔,一块写着“百威英博企业河长”的石头矗立岸边。吴健明告诉记者,这是莆田市河长制工作的另一个创新——成立企业河长,认养木兰溪支流延寿溪,这一举措在全国开创了外企认养河道先河。

  “河道保洁不仅靠政府的治理,更要靠公众的参与。通过企业河长的设立,不但可以引导企业员工和其背后的家人都来参与护河义务劳动,还可以引导企业在排污方面自我约束和自我监督。”吴健明告诉本报记者,目前莆田市已经有30位企业河长,未来还会发展更多企业参与进来,并且正在考虑发动企业河长共同设立护河基金,用于推动河道水质环境的改善。

  除了设立企业河长,莆田市还配备了校园河长,成立“河小禹”青年志愿护河队,成立河长制妈祖义工服务队等。越来越多的莆田人参与到保护木兰溪的行动中,共同保护这条流向幸福的河流。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2018年5月17日

责任编辑:段玲玲
相关新闻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