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佳鑫 林若箐
“中国是缺水国家,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瓶颈和制约。节水已经不是道德层面的问题,而是生存问题,面对严峻形势,最重要的是要树立‘全民水危机意识’。”谈起国家节水行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委书记张政文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实施国家节水行动,节水上升为国家意志。张政文说:“这就要求各行各业、每位公民都要有在水资源利用上过紧日子的思想。”通过加强农业、工业、城市节约用水,推动用水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让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生态转化为一种自觉行动,生产生活中不存在浪费水的现象。
张政文认为,当前国民对水危机的认识不够深入,这背后需要水情教育的进一步扩展和深化。在我国一些丰水地区,节水教育并没有全面普及。尤其是伴随着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居民供水在干旱年份也能得到优先保证,农村户户通上自来水,如果不加强水情教育,很多城乡居民在生活中就无法体会“久旱逢甘露”的渴望。
作为教育工作者,张政文强调了水情教育在国家节水行动中的重要性。“水情教育是一个知识系统和价值系统,应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中。”他为水情教育支招,“首先树立危机意识,然后在这种危机意识前提下建立环保意识,再建立节约意识,最终建立行之有效的体系。”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8年3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