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交流对接 合力治理河湖
 
<

乐山市三江镇茫溪河整治见成效    本报记者 李攀/摄

  □本报通讯员 邹春梅 记者 杨攀

  今年年初以来,四川省密切加强与毗邻省份的联络和对接,延伸河湖综合协同治理触角,将流域综合协同治理模式由省内延伸到省外,与毗邻兄弟省份多次共商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合力助推跨省河湖治理工作落地落实。

  合作省份:云南省
  合作方式:建立跨省河湖保护治理联动机制

  6月28日,四川省河长办和云南省河长办会同有关方面,在盐源县泸沽湖镇召开了川滇两省泸沽湖等跨省河湖保护治理工作交流对接会,对共同抓好泸沽湖等跨省河湖保护治理问题进行了初次磋商。

  在此基础上,7月19日,川滇两省在成都再次召开跨省河湖工作会议,云南省副省长和良辉、四川省副省长尧斯丹出席会议并讲话。会上主要研究讨论了共同保护治理泸沽湖等跨省河湖的相关制度性文件,就强化协作、协同启动相关保护治理行动达成以下共识:一是积极推进泸沽湖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基本形成川滇两省共同保护治理泸沽湖工作方案、实施方案、联席会议制度、联合环境巡查督察制度及“1+3”框架协议,报两省政府审定后印发实施。二是针对两省区域内其他跨省河湖,两省河长制办公室联合印发实施《关于建立跨省流域河(湖)长制工作协作联动机制的意见》,建立省、市(州)、县(区)河(湖)长制工作联动机制。

  合作省份:重庆市
  合作方式:签订跨界河流联合治理保护协议

  四川省于6月7日与重庆市签署了川渝两地《跨界河流联防联控合作协议》,在此基础上,7月4日,川渝两省市河长制相关工作交流对接座谈会再次召开,进一步落实合作协议的具体工作。

  会上,两省市共达成七个方面的共识:一是建立跨界河流信息共享机制。由两地省(直辖市)级河长、河长办负责或牵头,每年共享一次跨界河流基本情况及污染源情况,每季度交换一次跨界河流日常水质监测成果。二是建立协调管理机制,双方在跨界河流管理保护过程中,定期研究、共享水生态修复技术,加大对重点污染源的治理力度。三是建立联合巡查制度。川渝两地每年开展一次省(直辖市)级领导联合巡查活动,区市县每年开展两次以上联合巡查活动。活动结束后组织召开跨界河流管护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巡查发现问题。四是建立两地省(直辖市)级河长、河长办联席会议制度。每半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由两地轮流举办,可邀请相关区市县参加,形成的会议纪要由两地省(直辖市)级河长、河长办联合签发。五是建立部门联系通报制度。两地省(直辖市)级河长办与相关部门加强对接,建立机制,及时通报涉河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情况。六是将环保的应急处理机制运用到河长制工作中,及时处理突发生态环境事故。七是确定了两省市河长制湖长制联络工作联络员。

  合作省份:陕西省
  合作方式:共商跨界河流联合治理保护协议

  7月14日,川陕两省河长制相关工作交流对接座谈会在陕西召开。会上,两省河长办分别介绍了河长制推进情况,就进一步加强两省跨界河流联合治理保护,落实川陕两省跨界河流联防联控合作协议等方面进行了交流探讨。

  下一步,四川省将加强与其他毗邻省份的联络和对接,持续共商河长制湖长制工作之策,进一步深化跨省河湖协同治理工作。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8年10月8日

邹春梅 杨攀
见习编辑:邓婉颖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