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安河流管护走向“定制化”
 

  □本报通讯员 谢晓倩 李振波 记者 张智杰 

  每天上午8点半,在福建省南安市,52岁的河道专管员洪新德便开始了一天的巡逻。他来自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方式成立的市河流管养中心,作为南安河长制工作的“有效补充”,在他们的守护下,南安境内河流沿岸环境愈发清新怡人。

  南安,是福建全省水利第一大县,河网发达,有大小河流140多条,水资源总量占泉州的六成以上,被誉为泉州的“大水缸”。南安为此把全面推行河长制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强化“治、建、管”综合施策,积极探索河长制的“南安之路”。

  强强联手 专家“开方”

  早在2015年,南安市就制定了河长制实施方案,市领导、乡镇主要领导、村(居)主任分别担任各条河流的河长、段长。2017年,11名市级河长、52名乡镇级河长、163名村级河段长、274名河道专管员均到位履职,实现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制全覆盖和同步推进。

  2017年4月,南安市在福建省率先出台了《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三年行动方案》,得到了福建省河长办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翻开整整38页的方案,引人注目的是罗列详细的治理任务清单,提出了12条主要流域存在的问题、整改措施以及具体整改时限,涉及工业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河道综合整治等方方面面。

  “通过扎实的调查摸底,制定行动方案历时一年,最终实现了全流域覆盖,涉及全市142条大小河流,分级管理更加细化,同时提出跨年度目标。”南安市水利局副局长、河长办副主任黄建发说。

  南安市通过大胆探索,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成立了河流管养中心,河流管养中心专家组由来自市水利局、环保局、农业局、住建局等相关单位7名专家组成,主要负责对巡查到的问题分类提出处理意见,由河长办以“病历卡”的形式提交相应县级河长、相关乡镇和有关部门处置。

  “河流建立‘病历卡’制度,由专家分析‘病情’”,‘开药方’,每月使用无人机对河道进行航拍,定时跟踪‘病情’。”南安市河长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南安市12条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市级河流已建立了健康“病历卡”,并逐河开出了“特色处方”。

  与此同时,南安市创建了河道巡查信息监控中心、信息分析中心和信息管理中心等平台,为各级河长和河长办实时提供河道信息;采用车辆、冲锋舟和无人机等巡河模式,实现河道巡查全覆盖、无死角。

  今年,南安市将继续充实河流管养中心专家组,进一步完善河流长效管理机制。在河流管养中心日常巡查、问题汇总的基础上,依托新成立的专家组,定期会商开出“处方”,再由河长办开出整改责任清单和河长报告单,职能部门、联系单位联合督查督办,责任单位整改、反馈、报告、销号,形成一个闭环的工作制度。

  层层保障 锦上添花

  在河长制社会化的过程中,南安市积极探索河流管护体系升级版,指导乡镇结合各自实际,创建河流管养加志愿者服务队、森林防火队、保洁服务公司等模式的河道巡查管护体系,并鼓励有条件的村(居)广场舞队、腰鼓队加入河流巡查队伍,将全市河流管养工作逐级延伸至村一级,解决河流管养“最后一公里”问题。

  南安市为确保各项河流管护工作落地见效,不断强化保障措施。在政策方面,出台河道巡查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全面指导河流巡查管理购买服务工作。在制度方面,参考政府体制建立人员岗位职责、考勤考核等一系列工作制度,组建高效有序的河流管养机构。市河长办加强对河流管养中心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有关部门全力支持中心软硬件建设。同时,各级部门明确工作职责,齐抓共管,对各自职权范围内的问题,加强沟通,主动作为。在技术方面,根据河流管养中心实际工作内容,有针对性地招募内河船舶驾驶员、无人机机长、网络信息管理员等专业技术人员,并配备一定数量的水上救援员、急救员、国家紧急救助员等水上作业安全保障人员,提供专业化的定制服务。在资金方面,市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专项保障河流管养中心监控信息平台建设、固定监控系统建设、巡查管理服务费用。在服务质量方面,制定考核标准和奖惩办法,定期对队伍的服务质量进行绩效评估考核,考核结果作为结算服务费用和签订下一年度服务合同的主要依据。

  重重叠加 药到病除

  构筑“人防+技防+物防”一体化河流管养防火墙,建立“大中心+小中心”全功能融合管理体制,构建“水面+陆地+空中”立体化巡查机制,设立“12+54”的河道健康“病历卡”,实施全市“两溪一湾”安全生态水系综合整治工程……南安市在推进河长制工作的有效管理模式上从未停步,并妙招频出,创新不断。

  在深化改革河流管养工作体制的同时,南安市将河流巡查管护交由第三方承担,充分发挥了社会第三方提供公共服务的专业和成本优势。依托专业公司成立的河流管养中心,组建了一支21人的河流巡查管护队伍。

  “南安市委托第三方开展河道巡查管养的做法,有效突破了河长制工作中人员编制、技术、特殊设备等瓶颈,是一个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模式。”泉州市河长办的有关负责人说,社会化组织为河流巡查管养工作提供专业化定制服务,减轻了政府人员技能培训的资金投入,同时全面提升了河流巡查管护能力。

  南安市河流管养中心的主要任务委托给福建迅捷防汛抗旱服务有限公司,创新了“日常巡护+应急救援”的兼容工作模式,调动福建省内发展最为成熟的防汛应急队伍参与到河流巡查管养工作中,不仅扶持了防汛应急队伍的日常发展,还提高了防汛应急队伍对大小河流、水利工程的熟悉程度,进而提升了救援决策的科学性和救援力量投送的准确性。

  “河流保护与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相关部门联动推进、协调配合。”南安市区域河长、南安市市长林荣忠说,南安市将不断拓展提升河长制内涵与外延,持续加大河流生态修复与治理力度,让河湖碧波源远流长,让南安市的人居环境更加美好。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8年4月17日

谢晓倩 李振波 张智杰
责任编辑:段玲玲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