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嘉定区: 把压力和责任传递到每一位河长
 

  □本报记者 马颖卓 通讯员 徐敏洁 

  上海嘉定区南翔古镇。阳光洒在横沥河水面,波光粼粼。岸坡绿茵中的鹅卵石步道上,游人悠闲散步,经过岸边的河长制公示牌时,不时有人驻足观看。河边钓鱼的蒋老伯感叹:“这两年变化大得不得了!以前河水黑臭,躲得远哩!” 

  横沥河的变化是嘉定治河的一个缩影。 

  按照上海市今年年底前河长制全覆盖、中小河道基本消除黑臭的河长制工作部署,嘉定全力推进河道治理各项工作,4月17日组织召开500人参加的中小河道综合整治暨落实河长制推进大会,把治河压力和责任传递到每一位河长。 

  全覆盖: 每条河道都有人管养 

  嘉定境内共有大小河道2036条,近年中小河道黑臭问题日益凸显,市民反映强烈。 

  2016年11月底,嘉定出台河长制实施方案,明确“基本消除黑臭水体、拆除违法建筑、提高河道管理水平”的河长制工作目标。全区246条段黑臭河道被“揪”出来。区委书记、区级第一总河长马春雷态度明确:“不怕出丑,来个‘兜底翻’,实现所有区域、所有等级黑臭河道整治全覆盖。” 

  2017年4月6日,嘉定第三批河长名单公布,形成了一张包括村沟宅河在内、覆盖全区所有河道的河长名单,398名河长“上岗”治河;区、镇、村居三级河长体系建立,区、镇两级河长制办公室开始运作,实现组织体系全覆盖。 

  嘉定区水务局局长、区河长制办公室副主任浦浩东告诉记者,在落实“一河一河长”责任的同时,嘉定在全市率先建立了河道基本情况数据库,对全区中小河流实施“一河一档案”;排查黑臭水体分布和成因,根据河道具体问题实施整治“一河一对策”、管理“一河一办法”。 

  而共治“一河一监督”则是全民治水的体现。通过聘请民间河长、招募志愿者等形式,嘉定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河道管养监督。矗立在横沥河岸边的河长制公示牌,图文并茂,河道基本情况、河长信息、养护单位及养护要求、监督电话、河长微信二维码一目了然。南翔镇党委书记、横沥河镇级河长严健明点开“嘉定河长”微信告诉记者:“河道有问题,群众扫扫码就能反映给我们。” 

  在银翔湖边,翔达公司的3名“水面专管员”往来巡视。管养市场化提升了河道的养护水平,如今银翔湖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在上海市“身边最美的小河”评选中,赢得10万人次点赞。6月底前,嘉定将实现所有河道管养市场化。 

  系统治: 水岸共治 综合施策 

  河道污染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按照水岸共治、综合施策的原则,嘉定统筹开展治河、治岸、治污。 

  上海市水务局马维忠处长告诉记者,嘉定共有141条段黑臭河道列入上海市水利专项整治工程,占全市的1/4,是上海中小河道整治的主战场。对这些河道,主要是沟通水系、调活水体、拓浚河道、整治岸线。目前71%的黑臭河道整治工程已开工,24条基本完工。未列入专项整治的黑臭河道,由各街镇作为实施主体,开展靶点整治。嘉定区区长、区级总河长章曦表示:“这些村沟宅河就在群众身边,决不能放低标准,8月底前要全部整治完成,让群众切实感受到环境变化。” 

  违建不拆,治水难成。嘉定把水岸拆违作为重头工作,整治河道沿线企业、违法建筑、无证码头和堆场。嘉定区副区长、区级副总河长蔡潇飞介绍,截至4月底,河道专项整治涉及的65万平方米违法建筑已全部拆除,“决不允许拖河道整治后腿”。 

  为防止“反复治、治反复”,嘉定通过截污纳管、雨污分流减少入河污染负荷。以加强排水许可管理为抓手,规范河道周边企业排污,对雨污混接混排情况进行地毯式排摸,按照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的年度目标,正在加快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污水收集管网建设。 

  4月17日,嘉定中小河道整治“百日攻坚”行动正式启动,目标是“奋斗100天,河道换新颜”。 

  见长效: 制度先行 效力为本 

  继在全市率先推行河长制,率先公布三级河长名单、设立监督电话、出台实施方案、成立河长办后,嘉定又先后出台了河长工作职责和考核办法,建立了保洁员、巡查员、监督员配套管理制度和河长制工作督察制度、联席会议制度、信息共享制度,上下游联防联治、舆情快速响应等制度也在逐步健全中,层层压实责任。 

  严格监督考核是关键。嘉定对各级河长实行“知责明责—担责履责—督责考责—追责问责”的责任闭环制度,对出现治水问题的干部在任用上实行一票否决,对治水不力的干部进行诫勉谈话。不仅对河长问责,职能部门没有协调配合、下沉到基层的,同样要追究责任。 

  嘉定河长APP是考核河长的信息化手段。章曦说,河长APP是全天候的移动工作平台,既是河长履职的“好帮手”,也是监督河长尽责的“哨兵”。通过这个平台,河长可查询全区所有河道的水情工情,实时接收巡查员、养护员上传的河道问题,及时发布“河长指令”。“河长日志”记录河长对上级河长指令响应、问题处置结果等履职情况,形成“发现、响应、处置、监管”四位一体的河道管养体系。 

  马春雷表示,嘉定河长从无到有,今年开始要从有到好,从常态到长效,“以群众的满意为最高评价,以群众的认可为验收标准,确保河道整治见实效”。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7年5月4日

马颖卓 徐敏洁
责任编辑:段玲玲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