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山县塌崖沟骨干坝管护人讲述淤地坝防洪拦泥作用

疙徐沟骨干坝前的警示牌

官塔骨干坝

淤地坝下游良田

降雨后,疙徐沟骨干坝拦蓄上游沟壑雨水

太原市娄烦县疙徐沟骨干坝和官塔骨干坝下游农田庄稼长势喜人
□本报记者 续峰 魏永平
8月13—16日,在继20年一遇的“7·19”特大暴雨后,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再次遭遇暴雨袭击,暴雨中心乡镇最大降雨量达168.1毫米。针对这次强降雨,方山县防办及时启动防汛应急预案,于14日晚11时30分将防汛Ⅲ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Ⅱ级,并根据雨量监测情况发布转移预警7次,转移190人次,未造成人员伤亡。
“在这次防汛抢险中,除了预报预警和应急响应及时外,分布在全县的344座淤地坝也发挥了重要防洪作用。正是它们在暴雨中拦截泥沙、蓄洪滞洪、减蚀固沟、上拦下保,在很大程度上将险情降到了最低,减少了沟道周围农作物灾害损失,保障了坝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方山县水利局副局长白永亮告诉记者。
方山县淤地坝安全防汛体系是山西全省淤地坝防汛的一个缩影。今年入汛以来,山西极端天气频繁出现,局部地区出现了20年一遇的强降雨过程,多条河流发生洪水,分布在山西沟沟壑壑中的18 161座淤地坝经受住了多次降雨的考验,没有一处垮塌,大大小小的淤地坝系工程筑起了山西防汛抗洪的一道道坚墙。
基层管护人 坚守防汛墙
8月16日上午,记者驱车前往方山县塌崖沟骨干坝实地探访。在坝底,看到坝顶约2公里的道路已被多日的大雨冲坏,淤地坝卧涵洞流出浑浊水流,裹挟着泥土不断地向下游缓缓流动。
“下雨天巡坝不觉得危险吗?”
“咱就是干这个的,守坝巡坝那是咱分内的事,只要坝体没啥事,再苦再累也值啊。”
“您在这个坝上工作多长时间啦?”
“塌崖沟骨干坝是一座修建于1994年的老淤地坝,我做管护人差不多有十年了吧,比坝的年纪小个十来岁。”
“一下雨的时候,您就来坝上巡查吗?”
“对啊,非雨季节一两天巡查一次,遇上下雨天,一天就要巡查好几次。特别是现在主汛期,我的手机必须全天24小时开机,随时随地向上级部门汇报最新汛情坝情。”
方山县麻地会乡郝家庄村的安国照,是一名普通的淤地坝管护责任人。他长期默默坚守在淤地坝一线,一旦有汛情发生,他就是最佳的淤地坝勘察者和汛情传播者。像安国照这样的巡坝人,在方山县还有41人,他们都长期值守在巡坝一线。
记者站在堤坝上,望着安国照手持铁锹在坝坡上认真巡坝的背影,无限的敬重之情在心中升腾。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有这么一群人,他们风雨无阻地坚守在巡坝防汛第一线,舍小家为大家,以顽强的毅力,无怨无悔地付出,在“渺小”平凡的岗位上挥洒着人生的激情,以默默无私的奉献守卫着坝系工程的安澜。
沟里筑道墙 拦泥又收粮
“疙徐沟骨干坝建成以前,只要一下大雨,全村便洪水泛滥、房屋倒塌,上游漂浮物四处横流,严重影响村民的正常生活。自从修好了坝,我们这儿再也没发生特大汛情,就连今年‘7·19’特大暴雨和近期强降雨,我们村也能安然度过。”娄烦县米峪镇的疙徐沟骨干坝管护责任人阎建古对记者如是说。
阎建古一手握着铁锹,一手指着疙徐沟骨干坝,高兴地告诉记者:“你看,坝下面是新建的100多亩良田,全部分给了我们村。每公斤玉米按估价1.6元来算,一年全村可多增加8万多元的收入。比起过去的烂石滩和洪水泛滥,现在的情形真是好太多了。”
记者站在坝上放眼望去,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绿油油的庄稼地,牛儿和马儿在一起悠闲地吃草,落日浑圆,水阔天空,好一幅怡然舒适的田园风光照。
能够看到眼前的美景,离不开娄烦县水利部门多年来的淤地坝治理。从1988年开始,娄烦县就结合当地地势陆续修建淤地坝,就地拦蓄泥沙,使一道道荒沟变成了“人造小平原”,扩大了老百姓的耕地面积。同时,由于坝地是由小流域坡面上流失下来的表土层淤积而成,含有大量的牲畜粪便和枯枝落叶等有机质,土壤肥沃,水分充足,抗旱能力强,堪比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沟里筑道墙,拦泥又收粮”,这就是淤地坝防汛增粮作用的生动写照。
一人管一坝 责明权又清
在娄烦县汾河水库上游治理领导组办公室,记者见到了治汾办主任冯培仁,他拿出了一张管护责任卡向记者作起了介绍:责任卡正面包括责任人姓名及照片、淤地坝名称及坝址等,背面为管护人具体管护职责。在娄烦县,已为全县淤地坝管护人派发了管护责任卡,实施淤地坝持卡管护制度,做到“一坝一人、一坝一表”,明确了淤地坝管护范围和责任。如管护人员“在汛期须经常性巡查,其余时段每周最少巡查1次,降雨天要24小时不间断巡查监测,按照规范控制放水流量,如有汛情、险情应做相应处理并及时上报”。
近年来,娄烦县不断加强淤地坝管护工作,不仅实行了“一人一坝”建档管理的管护机制,还建立了信息发布平台,为管护人员配备了雨衣、雨伞、雨鞋、手电、铁锹等防汛装备,配发了手机等通信工具。通过思想教育、技术指导、增加待遇、制定制度、加强检查等一系列措施,保证了淤地坝的安全运行。
据了解,目前娄烦县已建成大、中、小型水土保持淤地坝128座,其中骨干淤地坝43座、中型淤地坝38座、小型淤地坝47座。同时不断完善管理制度,配套出台了《娄烦县2016年淤地坝工程防汛工作实施方案》《娄烦县淤地坝安全防汛应急预案》《娄烦县淤地坝管护人员档案册》等,为淤地坝更好地发挥防汛减灾作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保障。
截至目前,山西共建设淤地坝18 161座,其中大中型淤地坝2 035座、小型淤地坝16 126座。山西省水利厅向各地下发《山西省水利厅关于推广娄烦县淤地坝持卡管护和管护人信息登记做法的通知》,在全省推广娄烦县淤地坝管护做法。同时,山西还落实了管护经费,强化管护责任,将淤地坝管护费用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实行一坝一人管护的办法,落实淤地坝配套管护资金,确保淤地坝这一富民、利民、惠民的工程建好管好。
落实责任制 筑牢“防洪坝”
近年来,山西把淤地坝防汛纳入整体大防汛体系,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和部门岗位责任制,分级管理,层层落实;成立淤地坝防汛领导机构,10市62县(市、区)2 035座骨干、中型淤地坝都明确每座坝的防汛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和管护人,且都在当地媒体上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今年汛前,山西对11个地市开展了淤地坝防汛大检查,重点落实“防、撤、抢”防汛预案、防汛值班制度和水土保持工程安全生产制度。主汛期,实行24小时昼夜值班制度,及时做好雨情、水情、汛情和灾情的预警预报,中型以上淤地坝都编制了单坝防汛应急预案,做到一坝一预案。同时淤地坝管护责任人必须24小时保持通信畅通,做到每日上坝巡查,发现隐患及时排除。
从2009年开始,山西分期分批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病险淤地坝进行除险加固,截至目前共安排资金10 495万元用于140座病险坝的除险加固。对在建工程,山西明确要求各市水利部门在做好汛前大检查、排除事故隐患的同时,协助施工单位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快在建工程施工进度,在汛期到来之前达到施工期防洪标准,并制定度汛应急预案,把在建淤地坝的防洪责任和抢险预案落到实处。没有开工的淤地坝,在汛期严禁开工建设。
据预测,山西省自11日以来的降雨天气可能持续至22日前后。地处黄土高原的山西省,沟深坡陡,局部小气候多变,暴雨洪灾易发多变,一旦发生强降雨,极有可能发生淤地坝险情。山西秉承“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宁听骂声、不听哭声”的指导思想,全省各级防汛部门严阵以待,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和强烈的责任感,全面落实各项防汛措施,积极迎战和应对新一轮降雨,坚决打赢防汛这场硬仗,确保安全度汛。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6年8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