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李春华 通讯员 陈宗春
拧开水龙头,眼看着白花花、清亮亮的自来水装满水缸……9月15日,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西板乡殷家沟村胡远德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而这笑容的背后,是全县近年来大力实施农饮工程解决饮水困难的辛勤付出。
进入“十二五”以来,广安市狠抓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各地探索创新工程建设与管理模式,成效明显,规划解决112.7万群众的饮水不安全问题,现已完成大部分建设任务,正全力冲刺最后目标。岳池县采取“以建大站、延管网为主,打机井、分散供为辅”的办法,逐步建成“全域覆盖、保障率高、造血功能强”的农饮工程建设管理体系,探索出了一条“政府组织、部门协作、乡镇推动、公司运作、滚动发展”的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新路子。
供水管网入农村
“还有一些农民在喝苦咸水、高氟水、坑塘水、沟渠水,甚至接屋檐水吃。”在岳池县水利水电开发实业公司经理谭平的记忆里,时常会浮现出下乡时百姓无奈的眼神和对吃上放心水的渴望。
“农村饮水水量不够,饮用水水质差,水源保证率不高,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广安市政协委员冉启成说。对于缺水带来的极大不便,赛龙镇齐头岩村严民光有着切身感受:“由于附近没有水源,吃水非常困难,祖祖辈辈都吃泥塘里的水,一遇天旱时,还要半夜起来到5公里外挑水。长期饮水不卫生,许多村民患了结石病……”吃上放心的自来水,是这个小村子几代人的梦想。
2009年,岳池县全面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探索出了“建大站、延管网、城乡供水一体化”的新思路。在建设规划上,岳池县充分尊重民意,在取水形式、建设方式和管网分布、管网延伸上尽量满足群众意愿,同时与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发展、改善人居环境相结合,高标准、大手笔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一场建立覆盖面广、保障性强的供水安全体系攻坚战全面打响。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岳池县共投入资金8232万元,完成日供水能力2万吨供水工程1处,日供水能力1万吨供水工程1处,日供水能力达1000立方米以上的供水工程6处,覆盖23个乡镇22个社区、189个村,解决3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
“哪里群众缺水,供水管网就延伸到哪里。”岳池县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除了建大站,在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还坚持县城向周边乡镇延伸,乡镇向周边农村延伸,纵向横向延伸,把供水管网延伸到农家,最大限度满足农民群众用水需求。
微利送水暖农民
管网到了村组,如何入户安装,把水送进农家?这是推进农饮工程的关键。对此,岳池县把入户管网安装作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重点,采取科学规划编制方案、出台优惠政策、强化宣传保障等措施,强力推进入户安装,各受益乡镇落实专人大力宣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调动受益群众参与工程建设、支持入户管网安装的积极性。县水务技术人员进村入户蹲点,了解掌握村组人口数量、连接主管网位置、入户管网走向,按照群众的用水需求入户安装管网。
“在入户安装收费标准上实行了最大优惠,以减轻群众的经济压力。”谭平说。在工程建设期间,每户实际执行标准比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大大降低,特别是对特困户实行减、免入户安装费。同时,公司充分考虑农民经济承受能力,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行有偿供水、计量收费,绝不因供水价格过高而造成群众有水用不起。优惠的价格,优质的服务,促使群众从“要我建”向“我要建”转变,这也加快了全县30多万农民用上放心的自来水的步伐。
“农村供水工程跨越行政区域多,农户分散,供水管线长,就如何通过管好让农民长期受益,我们近年来做了一些探索创新。”谭平介绍,为解决过去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普遍存在的“重建轻管”现象,岳池县依托县水利水电开发实业公司探索组建农村供水协会,推行“公司+水站+协会”三位一体的服务模式,发挥群众参与用水管水的作用,组建村级用水户协会96个,负责安装、维修水管技术的“水保姆”达116人,实现供水自用自管,探索出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长效机制。
谭平表示,作为县政府授权组建的公益性经济实体,公司坚持“微利经营、为民送水、服务群众、标准管理”的理念,在全县供水站统一建立了饮水安全工程更新改造基金,把供水利润全部作为再发展农村新用户和更新改造资金,促进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良性循环。
饮水惠民助农业
“有了自来水,我们乡里人也像城里人一样,用上了电热水器,劳累一天后也可以洗个热水澡了。”坪滩镇扯渡河村杨兴荣言语中显得无比自豪。在这种开心自豪里,我们看到了农饮工程给一户户农家带来的实惠。
九龙镇高垭口村姚光志说,在饮水安全工程实施前,他家一年花在挑水找水上的时间约为50个工作日。农饮工程建成后,他家每年可多出栏肥猪3头、家禽140余只,此外,他一有空就进城务工,一天能挣50多元,生活一下子变得充实起来。村里群众将节省的挑水找水时间用于外出务工或投入其他创收活动,每户年平均增收可达千元以上。
朝阳乡高井圈村支部书记付光照说:“饮用清洁卫生的自来水,有效地减少了疾病发生,特别是提高了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大大降低了医药费开支,村民每年户平可减少医药费80元以上。我们听到了农民对农饮工程和党恩的声声称赞。”
“人饮工程实施后,既解决了水质问题,又扩大了生产规模,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升,近三年来,产值增加近千万元。”说起自来水,白庙镇莲桥米粉有限公司负责人竖起大拇指,直夸这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惠民工程。农村饮水成本明显下降,使得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提升,更促进了农民经济收入的明显增长,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干净的自来水就如同一股股幸福的甘泉,流进了百姓的心田。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5年1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