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国锋
农民吃自来水不足为奇,洛杖子组百姓吃自流水的事却很稀奇。4月14日,89岁高龄的刘富拧开自流水的水龙头:“老了,还吃上自流水了,得念叨水利局的好。”
洛杖子组隶属内蒙古敖汉旗金厂沟梁镇刘杖子村,居住着72户227口人。提起洛杖子村民吃水的事,刘杖子村的上任书记刘凤琢介绍:“洛杖子组自生产队时就只有一口井,村民们平时要排队挑水。1980年刘杖子村被列为内蒙古小流域治理点,旗水利局的技术人员一干就是十来年,吃住在村里,3.28万亩光岭秃山被治理了一个遍。一年三次大会战,春天植树种草,夏天治理河道,秋天修梯田。现在下雨天洪水冲走牛羊的事没了,满山葱绿,蘑菇、山杏、沙棘果、野兔、山鸡有的是,连国家重点保护的黄羊、狍子、野鹿都有,真是山上松涛阵阵,山下溪水潺潺。”生态好了,地下水水位高了,河道有了明水,村民在自家院里砸一根铁管就能把水引上来。
2013年,敖汉旗水利局人饮办、金厂沟梁镇政府对洛杖子组上游的水源地、水质进行了测量和化验,证明其符合人饮标准后,决定打两眼直径3米、深6米的大口井,地下1.8米铺设管路让水自流。
6月工程开工,半月时间两眼大口井就打成了,4620米主支管路、3600米入户水管随后接进村民家中,清清的泉水流进了水缸,群众不花一分钱就饮用上了甘甜水。敖汉旗水利局人饮办技术员张文钊介绍:“洛杖子组的那两个大口井每天能蓄水36立方米,水源地到组落差12米,生活用水很有保障。”
村民刘凤仁说:“多亏水利局在我们这儿治山植树。别的村吃自来水,我们吃的是自流水。”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5年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