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是“世界水日”。这一天也是“中国水周”的开始。如今人们对“水”问题的重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原因很简单,水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生物很幸运,人类很幸运,地球是一个“水球”。从宇宙的角度来看,水以及生命的珍稀程度、绝无仅有的程度,确实到了怎么高估都不为过的地步。
在古人看来,水像清风白月一样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他们虽然很早就懂得不同的水有不同的质地,但他们从来没有想到过,人类有一天会面临水的危机。仅仅在几十年前,人们也没有意识到在中国南方这个水资源丰富的地区会出现饮水难的局面。最近十几年,人们更是惊觉到“供水危机”,日益成为一种威胁到我们生存的重大问题。
总体说来,“供水危机”需要全人类共同面对、一起协作来加以解决。比如说,气候变暖对水的循环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而减缓气候变暖不是单独一个国家可以实现的。但有些水的问题,则跟具体的国家和地区管理水资源和水利用的水平有密切的关系。工业污染没有得到严格控制的国家和地区,水的危机就更加严重。我们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即使是我们每一个看似微小的个体,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水的状态,比如说,有些生活习惯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其累加的效应是极其惊人的。
现在让我们回到深圳这个城市的本位上来谈谈水的问题。在“节水型城市”的道路上,我们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我们也积累了一定经验。但是,还有很多需要我们继续努力的地方。比如说,有关水的基本知识,有关“水情”,远远谈不上普及;生活中水的利用,远远谈不上高效;水污染的情形还时不时能看到、听到;我们也欠缺一种奖励节水行为、惩罚浪费水行为的一整套市场化的机制;通过科技发明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还没有取得显著的成绩……
总之,我们应该多一些水资源可能枯竭的忧患意识,多一些“应知杯中水,滴滴皆珍贵”的惜福意识,多一些跟水危机的蔓延速度赛跑的行动意识,如果能这样,水危机是可以得到极大缓解的。
来源:深圳特区报 2008年03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