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巍中:努力改善公众水营养状况


2008-03-21

  水的摄取关乎人体的营养和健康,人们当前的饮水习惯将决定10年后的健康状况,科学饮水至关重要。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发现,人类疾病的80%与水有关。发展中国家80%的疾病和1/3的死亡与饮水缺乏或不洁有关,每年因此死亡的人数达2500万人。联合国“饮用水指导方针”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公众健康。“安全并不是水的唯一标准,人们在选择长期饮用水时更应该注重其是否有益于人体健康”。


  目前,营养缺乏和营养失衡影响着中国数以千万计的人群。公众营养涉及中华民族的竞争力和国运昌盛,改善中国公众营养健康状况是当前的一件急迫要务。“推进公众营养改善行动”已列入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现代人生活节奏紧张,活动较少和压力过大,容易导致营养失衡。在众多营养失衡的类别中,饮水不足是极其普遍的现象。水是维护人体营养与健康状况的最基础要素,也在一个国家的饮食文化和工农业文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国曾在水资源的安全和保护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但倡导科学饮水,大力改善公众水营养状况还需重视和加强。就公众营养改善来讲,人们注重食物营养的供给与保障,而比较忽视水营养的供给与改善。在国民膳食平衡宝塔和膳食指南中均没有列入科学饮水的相关指导和建议,人们饮水只是凭着“感觉走”,这应该引起公众和学界的关注。我们不但要关注吃的营养问题,也要重视喝水时水的营养问题,从而充分发挥饮食两条路径改善国民营养健康的作用。


  水的重要生理作用、口渴滞后机制、水缺乏和水中毒的危害,均要求我们重视科学饮水,这对正处在生长发育旺盛时期的青少年尤为重要。


  应该讲,水营养是其他一切营养的基础和前提,是科学饮食和合理膳食的保证。对个人来说,水营养是健康和活力的保证;对公众来讲,改善水营养则是提高人口素质,维护人民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作。儿童健康成长、扶贫工作和西部开发也离不开公众水营养的保障与改善。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推进公众营养改善行动过程中,应该积极思考改善公众水营养状况的方法和措施,在产、学、研、管等部门的行动和计划中予以体现,在公众健康教育和科普活动中,加以重视和大力推动。营养科学工作者应该鼓励和监督公众水营养的摄取,帮助制定水营养的摄取计划,从而全面保障公众的科学饮水。

 

  (作者系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博士)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08年3月20日

作者:柴巍中
SRC-126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