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使提出的发展思路、工作部署、政策措施更加符合实际。”“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这“三问”是各级干部转变作风的切入点、增长本领的好办法。落实好中央“扩内需、促增长”的政策措施,做好“三问”至关重要。
“问政于民”就是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当前受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增加,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凸显,如何在危机中深化改革?如何在困难中理顺体制机制?这一道道复杂“方程式”的解答需要集民智、汇民力、聚民心。
“问需于民”就是要尊重群众意愿,倾听群众呼声,保证决策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改善民生是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从人民群众最迫切的需要出发,才能找准发展的薄弱环节;只有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才能创造有利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只有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才能找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问计于民”就是要坚持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找对策,用民主保证决策的科学性。“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经济社会发展的冷热波动,人民群众的体会最清楚、最真切,也最有发言权。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无止境,坚持“问计于民”,我们就能捕捉和把握发展机遇,就能在逆境中发现和培育有利因素。
“三问”的实质是以人为本,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表达权。做好“三问”,有利于及时掌握实际中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针对性,对症下药,及时化解矛盾,解决问题。
“问政于民”知得失,“问需于民”知冷暖,“问计于民”知虚实。各级干部从“三问”中增长应对危机的本领,寻找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的方式方法,才能把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落实好。
来源:新华网 2008年1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