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抢抓机遇为广东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访广东省副省长李容根

2008-12-26

  当前,全国各地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广东省副省长李容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广东水利工作将紧紧抓住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机遇,进一步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广东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李容根说,近年来,广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治水工作方针和水利部治水思路,积极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取得了新的成效,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水安全保障。今年,广东水利工作以民生水利建设为着力点,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中心,全力推进水利建设、改革、管理各项工作有效开展。一是防汛防台风工作取得重大胜利。今年广东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年初经受了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先后有7个台风影响广东。广东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防御,防灾抗灾工作取得了重大胜利,全省无一座水库垮坝,无一条大堤围溃堤,未出现群死群伤事件,把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二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北江大堤加固达标工程基本完工,西江景丰联围和江新联围、韩江梅州沿岸重点堤围加固达标建设,雷州青年运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乐昌峡水利枢纽、湾头水利枢纽、湛江市鉴江供水枢纽、珠海竹银水源系统等工程陆续开工建设。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累计完成建设投资251亿元,有74个工程项目完工,在建工程大部分完成一半以上的工程量。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步伐加快,确保今后3年内完成除险加固建设任务。积极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启动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工作。三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加快进度。广东农村共有1645.5万人饮水不安全。截至目前,全省已立项项目1266个,计划解决947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已开工建设解决352万人的饮水安全工程;今年年底将如期完成解决全省农村199.7万人的饮用水含氟、含砷和饮用苦咸水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四是水管体制改革即将全面完成。

  按照改革目标和要求,发力冲刺,确保今年年底全面完成改革任务。五是水资源管理实现新的突破。流域水量分配工作首次开展,实施了东江流域水资源分配方案。加强水功能区和入河排污口管理工作,完成划定的703个水功能区的确界工作,初步建立了入河排污口GIS信息系统。稳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广东省“十一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将于近期正式印发实施。六是依法治水力度进一步加大。进一步建立健全河道采砂管理的长效机制,实行开采权统一招标、收费分级统管、计划开采和总量控制等“六项制度”。组织开展了违规水电站清理整顿工作和水土保持执法专项行动,取得了良好成效。水利立法工作也取得重要成果,《广东省东江西江北江韩江流域水资源管理条例》通过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并将于2009年1月1日起施行。七是水利科技和信息化建设取得新的成果。颁布了《广东省水利科技创新规划》,设立了广东水利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按照“四统一”要求推进全省水利信息化建设。省三防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初步建成,二期工程正抓紧建设。东江水资源水质水量监控管理系统也在抓紧建设,在此基础上广东将逐步建立全省水资源管理实时监控体系。

  李容根指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广东洪、旱、风等自然灾害十分频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利问题,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加大水利投入,推动水利发展,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要求,广东省已敲定十大重点治水项目。

  一是2010年基本完成乐昌峡和湾头水利枢纽、珠海竹银水源和湛江鉴江供水枢纽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2009年启动潮州供水枢纽配套和汕头南澳引韩供水工程建设;二是提前到2011年完成1645.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三是2010年完成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基本完成2045个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四是2011年争取完成万亩以上重点海堤(约1285公里)除险加固;五是2010年基本完成珠江三角洲景丰联围、江新联围、中顺大围、佛山大堤和樵桑联围等五大堤围除险加固,2011年基本完成东江、西江、北江和韩江等四大江河干堤除险加固;六是2011年完成1645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和18条集雨面积在200平方公里以下的小流域综合整治;七是2011年基本完成雷州青年运河灌区和高州水库灌区2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2010年全面启动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八是加快内涝整治工作,2009年实施18个内涝整治项目建设;九是加快重点中小河流治理工作,2009年起争取国家支持,全面启动重点地区集雨面积200~3000平方公里的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十是力争完成一批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08年12月26日

作者:杨飞 黄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