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阶段,由淮委党组书记、主任钱敏率队的调研组,深入安徽省淮南、淮北两市,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城市水资源供需对策研究、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一重要课题开展调研,就如何有效解决淮河中游水资源供需问题统一认识、寻求对策。
安徽省淮南市是国家大型能源基地,也是全国第一批重点缺水城市之一,降雨时空分布不均,人均水资源不足,人均水资源量仅占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4、安徽省人均水资源量的1/2,随着城市工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用水需求的不断加大,水资源短缺已成为淮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淮南市亟待解决的迫切难题。淮委调研组强调,解决好淮南水资源问题,事关淮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一是要千方百计“开源”,充分利用现有水利工程措施在水资源综合利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二是要围绕市情做活水文章,创新采煤塌陷区的治理思路,把治理塌陷区与水资源“开源”结合起来,把塌陷区治理成“平原水库”,缓解当前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三是做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工作,坚定不移地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突出抓好饮水安全工作;四是统筹考虑区域调水,要把当前水利工作思路与安徽提出“引江济淮”大发展思路衔接起来,同谋划,同发展。
淮北市是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和全国塌陷土地复垦示范区。淮北市水资源分布不均,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不足全国的1/5、安徽省的1/3,资源型缺水严重,地表水污染严重,地下水资源较为贫乏,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淮北工业缺水状况进一步加剧。调研组指出,淮北市是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之一,淮委非常关注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今后一个时期要进一步深化试点机制,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做好这项工作,加强水资源管理规划,建立健全节水制度体系,推动节水技术开发与推广,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力求试点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上,合理开发利用采煤沉陷区水面,是缓解当前淮北市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渠道之一。一方面要通过技术手段,切实掌握采煤沉陷区范围、库容和水资源可利用量,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开发利用采煤沉陷区水资源;另一方面,统筹考虑分层供水,将采煤沉陷区积水主要用于景观用水和城市周边水环境改造,地表水、中水供给企业生产,深层地下水保证城市生活用水。在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闸除险加固、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备用水源地的建设和保护试点等方面,要积极做好前期规划和项目储备工作,淮委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淮北市的水利事业发展。
调研组十分关注沿淮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他们在调研中感到,随着近年来治淮建设的全面加快,一大批治淮工程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淮河流域防洪体系框架初步建立,流域防洪标准得到提高,应对洪水有了一定的手段。但是随着流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供需矛盾加剧,水污染依然存在。相比之下,在应对干旱缺水方面的手段和能力尚显不足,解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问题是今后治淮工作面临的一项重大难题。调研组强调,流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与节约保护将是淮河治理的重中之重,流域机构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充分考虑地方水资源需求的基础上,科学编制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在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的基础上,把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与节约保护作为一个战略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和保障流域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