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全力开展唐家山等堰塞湖险情处置工作


2008-05-24

水利部组织专家深入堰塞湖现场查勘
全力开展唐家山等堰塞湖险情处置工作

 

    中国水利网站5月24日讯 据水利部抗震救灾指挥部消息:汶川“5.12”地震发生后,四川省9个县市因山体滑坡堵塞河道形成33处堰塞湖,严重威胁灾区70余万群众和抗震救援部队及抢险人员的安全。党中央、国务院对防范堰塞湖次生灾害高度重视,5月22日,温家宝总理深入北川县唐家山堰塞湖现场视察,指示要主动、及早处理险情,制定工程排险方案和人员转移避险方案,确保群众安全,确保部队和抢救人员安全,决不能造成人员伤亡。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抗震救灾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国家防总、水利部把防范堰塞湖次生灾害作为当前水利抗震救灾工作的头等大事,迅速反应,从全国抽调170余位水利工程和水文勘测专家组成9个专家组和10个水文勘测小组,紧急赶赴四川地震灾区,会同地方100多名水利职工,在部队的大力支持下,克服交通、通讯中断、余震频繁等诸多困难,冒险深入唐家山等堰塞湖现场查勘和监测,基本查清了堰塞湖的几何尺寸、来蓄水量、地质构成及下游影响范围和人口数量等情况,并及时开始了24小时不间断监测预警。


    经现场核定,33处堰塞湖主要集中在北川、绵竹和什邡等地,分布在沱江、涪江、岷江和嘉陵江水系。单个堰塞湖集雨面积范围在80~3550平方公里之间,堰塞体体积达10~2037万立方米,其地质构成多为松散堆积土石体,坝高10~120米,最大可蓄水量可达50万到3亿立方米。目前已进入汛期,震区抗震救援、群众安置和恢复重建等工作正在紧张开展,且余震时有发生,堰塞湖一旦溃决,产生的次生灾害将非常严重。


    水利部抗震救灾指挥部前方领导小组及时组织专家,对堰塞湖的灾害风险度进行了研判和评估,制定了应急除险、避险预案,依据轻重缓急和条件,开展了除险减灾工作,已有7处险情解除。


    位于北川县城上游3.2公里处的唐家山堰塞湖是风险度最高最难处置的堰塞体。该堰塞体长803米,宽611米,高82.65~124.4米,方量约2037万立方米,估算最大可蓄水量约3亿立方米,现今蓄水量已超1亿立方米,上下游水头差近60米,近期水位每天持续上涨,既淹上游又对下游构成严重威胁,必须及时加以主动处置。


    针对唐家山堰塞湖险情的严峻形势,水利部积极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的重要指示,要求并协调部队对上游水位及坝体变化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及时发布预警预报,适时启动相应人员转移预案。工作组组织专家抓紧研究制定了工程除险方案,武警水电部队正在做施工前的各项准备,施工人员已先行进场,国家防总22日紧急从山东、江苏空运应急除险物资至现场。目前,各项应急处置工作均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8年5月24日

作者: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