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牵动了国人的心。
感动,激发着我们的力量。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这场不期而至的特大自然灾害降临四川省汶川县等地,也震撼了千里之外的黄河水利委员会干部职工。
面对瞬间被吞噬掉的鲜活生命,面对舍生忘死的现场救援,黄河职工因感动激发热情,用爱心书写行动,在本职岗位上进行着爱心与灾难的较量,感动与灾害的对抗!
黄委党组紧急部署,关注灾区,全面行动。
5月13日,黄委按照国家防总、水利部抗震救灾部署,落实责任,明确任务。当天派出4名应急除险加固和工程地质方面的专家参加国家防总工作组奔赴甘肃、陕西等地,另有13名专家随时待命。
5月14日上午9时,黄委主任、党组书记李国英主持召开紧急会议,全面部署黄河流域病险水库安全检查和黄委系统内安全防范工作,把此作为压倒一切的任务来抓,举全河之力抗震救灾。
5月15日上午10时,李国英再次主持召开紧急会议,落实水利部要求,具体布置陕西、甘肃两省水库、水电站等受损水利工程震损摸排和技术指导工作。
黄委要求,各单位要紧急行动起来,坚决服从水利部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调度,全力以赴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全力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尽最大努力把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同时,依照水库、水电站等受损水利工程震损的不同情况现场研判,逐一制订应对方案。对存在垮坝风险的水库、水电站等下游人员要及时组织转移并采取泄洪、腾空库容等措施,保证防洪安全。
15日,由黄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苏茂林,党组成员、总工薛松贵分别率队的两个专家组火速赶往一线,目前正辗转奔波在各个震损水利工程之间。
也是在这牵动人心的时刻中,一场空前细致的排险行动在黄河流域有序展开。地震发生后,黄河设计公司想方设法与正在汶川附近的毛尔盖水电站进行测量的6名职工联系,寄予关怀,提醒安全。
黄河上游四川省境内的唐克水文站以及地处甘南的久治、玛曲等水文站距震源较近,黄委水文局迅速对基层水文站进行了逐一摸排,要求确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坚守岗位,保证防汛抗灾工作正常运转。
黄河上中游管理局组成检查组分赴陕西、甘肃两省受地震影响区较重的市县,对淤地坝骨干工程震后损毁情况、修复方案、安全度汛措施等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淤地坝安全。
安危牵着真情。面对家毁人亡的惨象,面对脆弱生命的消亡,黄河水利委员会职工用爱心汇聚自己的力量。
两天来,在大河上下的兰州、西安、郑州、济南等地,黄河职工以最朴实的行为诠释自己的真情。捐款,献血,大家各尽所能,分外踊跃。
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带头,年迈的离退休人员热心不减,刚刚毕业工作的学生慷慨解囊,以爱心传递温暖,用行动表达决心。
在黄委老干部活动室捐款现场,白发苍苍的老人或柱着拐杖,或夫妻相互搀扶,排起了“长龙”。91岁高龄的袁隆住院不便前往捐助现场,就把儿子拉到身旁嘱咐:我们老俩口不能去现场,你就代表我们向灾区捐款1500元;黄委老主任龚时旸忍着眼疾的病痛,执意赶到捐款现场,捐款2000元;仝琳琅与老伴儿王兰芬一大早就来到活动室捐献了700元;经济状况并不太好的黄河机械厂职工贾仲文,在刚刚花费2万多元做完一项手术之后,依然旨意家人代其捐款200元。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众志成城、支援灾区”两幅醒目的标语唱响了黄河设计公司员工的心声。在本身遭受地震灾害的情况下,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广大干部职工仍不忘向四川地震灾区伸出援手、奉献爱心。山东河务局、河南河务局、黄河水资源保护局、黑河局、经济局、三门峡水利枢纽管理局、黄河小北干流陕西河务局、黄河小北干流山西河务局……从领导干部到普通职工,从机关到外业工地,一笔笔捐款不断汇集在一起。
黄委机关和驻郑单位捐款现场,爱心如潮,暖流涌动。有的同志掏出了钱包中零钱在内的所有钱款,有些同志又专门跑来捐了两次,有的同志因出差、生病等原因不能前往现场,特地委托同事代为捐助。有的同志本身就在四川、重庆、云南等地震灾区一线工作,听说单位要捐款,马上打电话让家人捐献。截至5月16日,黄委机关和驻郑单位共计捐款569280元。
济阳黄河河务局、孟津黄河河务局从媒体上得知灾区血库告急后,积极与当地血液中心取得联系,组织职工无偿献血。
在与天灾抗争的行动中,感人的场面太多太多。虽然大家不用流血流汗,心却与灾区人民紧紧相牵;虽然捐献数额多少不同,却同样有着感人的温度、陪伴的力量。
爱心,行动,凝成了同一种情愫:天灾无情人有情。有的同志说“国家有难,我们希望能出一点力”,有的同志“希望大家的爱心、真心、热心能减轻灾区人民的痛苦。”还有职工表示:除了捐款捐物,目前最需要做的,是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要把对灾区的惦念和同情化作努力工作的动力,坚守好自己的岗位,就是对灾区的最大支持。
黄河职工深信,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有全国各族人民作为强大后盾,没有克服不了的问题,没有突破不了的难关。全国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难,同舟共济,就一定能够战胜这场特大地震灾害!
黄河职工真心祈望,让我们手牵手,肩并肩,共渡难关,让灾区人民快一些摆脱痛苦和灾难,重建明天的家园。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8年5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