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暴雨和三峡工程无关

2007-07-20

  川渝此次特大暴雨全国关注,当地媒体用“半年的雨这几天下完了”来形容暴雨强度之大。19昨日中午11时许,随着雨势逐步减弱,重庆连续两天发出的暴雨红色警报终于解除。最新消息显示,此次暴雨洪涝灾害已造成该市613万人受灾,因灾死亡37人,失踪14人,直接经济损失24亿元。相关专家向本报记者分析了重庆这次灾害性天气的成因,并表示川渝这场特大暴雨对长江中下游的防汛形势影响不大。

  肉蛋禽菜都涨价了

  昨日上午,重庆又下起了大雨,这让重庆灾民颇为紧张,好在雨下了一阵便变成了小雨,至当日下午时,主城区已现晴天。该市气象部门预测,随着雨带的东移,雨势将逐步减弱,但降雨仍将持续到21日。

  记者了解到,此次重庆暴雨主要集中在渝西地区,主城区除了沙坪坝区以外,其他区域影响不大。来自交通部门的消息显示,该市航空、铁路、客运、公交等基本全线恢复开通,暴雨期间未发生交通事故伤亡。

  在此次特大暴雨的袭击中,沙坪坝区的陈家桥镇是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全镇沦为一个“水城”,街道积水深达3米。但据该镇政府人士介绍,昨日,被洪水围困的8000多人已全部撤离,此前转移的1.5万名群众已基本回到家中。

  重庆市财政局启动了应急机制,向该市沙坪坝、壁山、合川等受灾地区紧急调拨了救灾资金3600万元:另一方面,来自民政部门、红十字会以及各界捐助的救灾物资也已源源不断地抵达灾区,灾民生活无需担心,但要重建家园恢复到从前,尚需一段时间。重庆居民也受到了洪灾的影响。记者昨日走访该市多个菜市场发现,近几日来,市民生活的必需品肉蛋禽菜类等全部持续上涨,其中牛肉的上涨幅度更是高达50%。

  “西南低涡”是“元凶”

  重庆市气候中心昨天对杨子晚报报记者表示,依据降水总量和日最大降水量的历史比较分析来看,今年重庆西部地区汛期降水多,暴雨强度大,是典型的极端气候事件,在渝西地区同期百年不遇。至于何以造成此次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专家认为,“西南低涡”是背后“元凶”。

  该市气象台值班台长李德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般来讲,暴雨的形成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充足的水汽,另一个便是强烈的空气上升运动。重庆地区的水汽主要是来自于热带海洋,由夏季的西南风把孟加拉湾、南海地区的水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内地:而在北侧,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又在逐步西进,盘踞在重庆上空的“西南低涡”气压产生一个气旋性的环流,将大量的水汽输送到高空使冷暖气流遭遇,于是便形成了暴雨。李德介绍,“西南低涡”是造成川渝地区暴雨天气主要系统之一。另一方面,因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区的阻隔,“西南低涡”不能向东移动,致使其长期盘踞在渝西地区,这也是此次暴雨持续时间较长的原因。

  暴雨和三峡工程无关

  在重庆市民的记忆中,去年创纪录的百年难遇的大旱天气尚历历在目,没想到时隔一年,山城又遭遇了百年难遇的暴雨袭击。一旱一涝,不少老重庆都对这天气看不懂,各种言论中,又有人开始重提“三峡工程论”。昨日,重庆市气候中心主任程炳岩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驳斥了所谓三峡工程造成重庆大涝的传言——重庆暴雨和三峡无关。

  他说,这几年的监测结果并未发现三峡工程对区域气候造成明显的影响,中国科学院有关于三峡工程气象方面的权威结论:三峡水库建库后对库区及邻近区域产生很小的影响,影响范围不大,对温度、湿度、风和雾的水平影响范围一般不超过十公里。重庆和三峡工程相隔遥远,因此不可能受到它的影响。程炳岩表示,在重庆上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青藏高压、西南季风等几股力量在不断角力,气团之间轮流“坐庄”是常律,一旦出现异动,便容易在一个地方造成异常天气,此次重庆暴雨正是“西南低涡”长期盘踞所造成的。

  长江下游受影响不大

  不少读者担心,长江上游如此大降雨量,对长江中下游的防汛形势是否会产生影响?重庆市水文局对此的答案是:影响不大。

  昨日下午6时许,记者赶到重庆市水文局。此时长江的水位是172.82米,嘉陵江的水位是186.87米,均低于警戒水位。该局工作人员给记者展示了此次暴雨期间“两江”的水位变化图,从曲线图上,记者可以清晰看见,17日重庆降下暴雨之后,两江水位均上涨,平均达到8米左右;随着雨势减弱,从昨日傍晚起,水位又在回落。

  据其介绍,虽然川渝此次降雨看起来很“凶”,水位确实也上涨了不少,但本月最高水位还是7月8日那次降雨形成的。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此次降雨主要集中在长江和嘉陵江两者的中间区域,对重庆境内的一些水库、河流影响较大,但对长江影响较小。加上三峡工程的调洪能力,随着雨带的东移和减弱,长江上游的此次降雨也很难影响到中下游地区,因此下游地区的群众无需担心。

 

  来源:扬子晚报   2007年7月20日

作者:
SRC-75
首页 | 专题头条 | 最新要闻 | 各地讯息 | 一线身影 | 气象预测 | 汛情旱情 | 综合评析 | 聚焦前线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