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提前预报,赢得抗洪先机

2007-07-18

  随着一个个分洪、行洪指令迅捷而果断地发出,淮河水位逐渐止涨回落,这不仅仅是对防汛指挥正确决策的验证,也是对水文测报工作的肯定,让分洪幕后数日未眠、默默奉献的水文人松了一口气。


  水文测报工作看似平凡,但每逢洪水调度决策的紧要关头,却是那么重要,那么关键,那么不可或缺。暴风雨突袭,当大家都寻找安全地带时,水文人“出征”了,他们肩负着重重使命,冲在风口浪尖,穿越雨幕泥泞,紧张有序地传输着最新的水雨情数据。短短24小时,不停地测报就要重复24次,甚至48次……


  在水文人眼里,风险、困乏都不算什么,他们看重的是,这些数据能再快一些,再准一些,为防汛调度决策多争取一点时间,多提供一些依据。

  水文及时准确预报 赢得分洪准备时间

  王家坝蒙洼蓄洪区的启用,在社会公众眼中有些突然,甚至担心蒙洼民众来不及撤离。事实上,这是一次早有预见、计划周全的防汛调度,可以有效地减轻淮河上下游的防洪压力,从而最大程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及时准确的预报是科学防控洪水的前提。在淮河洪水期间,水文部门根据雨水情的发展,不停地进行滚动预测预报,为防汛指挥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早在7月5日,水文部门就根据气象降雨预报作出王家坝水文站洪峰水位可能超过保证水位的预测,为防汛指挥争取到了宝贵的决策及准备时间。9日20时,正值国家防总调度决策的紧要关头,部水文局紧急组织淮委、河南、安徽、江苏的水文部门异地会商,通过分析最新的水雨情数据,果断发布预报:王家坝水文站11日中午前后将出现29.60米左右的洪峰水位,超过保证水位0.30米。正是这次及时准确的预报,为国家防总决定启用蒙洼蓄洪区分蓄洪水提供了关键依据。试想,倘若没有水文部门的提前准确预报,将会给洪水的科学防控造成重大影响。正所谓,洪水的发生,我们无法阻止,但却可以提前预知,可以调控防范。

  测报数据及时准确 水文精神时刻彰显

  29.60米,这个关键数据在此次淮河分洪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而事实上,每一次预报数据慎重发布的背后,都有成千上万的数据支撑着它,其间凝聚着各级水文部门的全部心血和智慧。


  随着淮河汛情的发展,水利部水文局根据今年刚刚编制的《突发公共水事件水文应急测报预案》,先后两次启动水文应急测报响应至Ⅰ级,安徽等省也及时启动了防汛水文工作Ⅰ级响应,水文测报的工作强度逐步加密。基层水文职工每日废寝忘食,顶风冒雨战斗在一线,从最初的一天测报4次,逐步变为8次、16次、24次,个别重要实测点甚至达到半小时一报。有的测站因为人少任务重,无法轮流作业,大家只能绷紧每一根神经,24小时不间断地监测、发送。即使再困再累再险,也丝毫不能懈怠,因为他们深知他们所测报的每一组数据,都直接影响着各级防汛指挥部门直至国家防总的调度决策,关系到群众的安危。水文人献身、求实、负责的行业精神,在此时此刻,彰显得淋漓尽致。


  水文部门正是根据这一组组及时准确的雨水情数据,进行反复演算,综合分析,并采取专家会商、异地视频会商等传统和现代手段,最终审慎地拿出预测预报结果。在淮河洪水期间,水文部门每日8时、14时两次作出滚动预报,在9日当天,也就是国家防总分洪决策的关键时刻,部水文局密切监视水雨情数据和气象信息,及时组织指导三省一委的水文部门进行预报会商,夜以继日地进行预报分析,分别于8时、14时、20时、10日2时、10日6时滚动发布预报,发挥了重要作用。“水文测报不仅要及时,更要准确。截至目前统计,今年已发布预报的优秀率整体达到90%以上,关键场次的洪水预报及时准确,为防汛部门关键时刻的关键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部水文局孙春鹏博士告诉记者。

  现代化手段广泛应用 水文测报水平明显提升

  总结目前淮河流域的水文测报工作,可以概括为监测段次密、信息时效性强、预报任务重、预报精度高、洪水预见期长、预报作用大等。取得这些成绩,既源于水文人平时扎实的基础工作,又得益于水文现代化手段的广泛应用。


  近年来,随着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建设的积极推进,全国水文系统水情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及分析的业务体系得到明显完善,水文测报的现代化程度得到有力提升,这为做好水文测报工作提供了强力保障。据统计,当前全国自动测报站已达6385个,约占报汛站总数的80%,水情测报自动化程度大幅度提高;全国有32个流域及省级水情部门利用2兆宽带网向中央传输数据,有283个地(市)分中心(含中心站)、555个重要水文站可以直接通过因特网传送水情数据,水情信息的传输效率进一步加快。据统计,今年水情数据的半小时到达率已经接近90%,比之2003年的73%提高了一大步。也就是说,各地基层测站的监测数据,如今90%都能在半小时内到达国家防总,最快的甚至在10分钟内就可到达。这不是一般的10分钟,20分钟,在防汛决策的紧要关头,一分一秒都是那样珍贵。


  与此同时,近年来,各级水文部门高度重视水文预报方案的修订,重视洪水预报系统的建设,这为做好洪水预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根据每年的洪水特点,各级水文部门及时地修订实用洪水预报方案,淮河、珠江、长江、松辽等流域的洪水预报方案已完成整体性的修订工作,部水文局组织全国精干的技术力量,开发了具有多模型、多方法、人机交互、应用方便等特点的中国洪水预报系统以及水情PDA系统、水情查询、水情会商、信息发布等水情业务系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不少单位还根据业务需要开发了很多新的业务系统,如安徽、河南等省的水情网络查询系统、浙江的台风实时采集分析系统,长江委、辽宁、广东的水情值班系统,吉林的短信服务系统等等。


  水文测报,是防汛的耳目和尖兵,水文测报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直接关系到防汛水文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关系到防汛调度的科学决策,关系到人民群众的防洪安全。近年来我国水文测报的建设成果在今年淮河大水中发挥了十分显著的作用,我们深信,在国家的重视和社会的关注下,通过不断加大对水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水文测报工作定能为防汛抗洪作出更大的贡献。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07年7月18日

作者:杨勤 陈锐
SRC-102
首页 | 专题头条 | 最新要闻 | 各地讯息 | 一线身影 | 气象预测 | 汛情旱情 | 综合评析 | 聚焦前线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