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流域:以防大汛为基点

2007-06-29

  
  哈尔滨初夏的傍晚,松花江南岸堤顶风景线上,市民们在悠闲地散步。堤内,松花江波光粼粼;堤外,人民抗洪胜利纪念塔高高耸立。塔前,满是嬉戏的孩子和留影的游客。这座建于1957年大水次年的建筑,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片,凝结着这座城市的精神。一道金黄色的金属线在塔基上格外显眼,它标记着这座城市曾经面对的最高洪水位——1998年120.89米。
  在松辽流域,1998年大水的记忆不仅以各种形式凝固于各种建筑之上,更深深地镌刻在人们的脑海里。每当汛期来临,它都给人们以警醒,要时刻立足于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

信心:
防洪体系不断完善
洪水管理能力增强

  提起东北,人们自然会想到大豆高粱、森林煤矿。作为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和石油、粮食、木材基地,东北在我国的经济版图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这里是中国的粮仓地带,拥有全国15.5%的耕地面积和17%的粮食产量,而以长春一汽、大庆石油为代表的一批重要工矿企业,则在新中国发展历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松辽防汛工作关系流域内人民生命财产、东北老工业基地、国家商品粮基地的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水利部松辽流域水利委员会主任党连文如是说。
  走访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从政府官员到普通群众,人们对防汛的信心指数都比过去有了很大提升。信心缘自松辽流域不断完善的防洪体系。
  据党连文介绍:’98大水以后,松辽流域共完成防洪工程建设投资282亿元。一批大江大河堤防、城市防洪工程、控制性水利枢纽等防洪工程的建成,夯实了流域防洪保安的物质基础。
  在松花江流域,以干支流控制性水库和堤防工程为主体的防洪工程体系已经初步形成。随着防洪库容23.68亿立方米的尼尔基水库的基本建成,在已有堤防的基础上,结合干流控制性水库及支流各水库的联合调度,嫩江、松花江干流可达到20年一遇~50年一遇标准。而辽河流域,干流石佛寺以下达到100年一遇以上防洪标准,其他支流基本上都建有大中型水库,洪水也都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硬件”更新的同时,防汛管理工作“软件”也在升级。松花江洪水管理调度应急方案,尼尔基水库、察尔森水库洪水调度方案以及白山、丰满水库防洪联合调度方案相继批准施行,现代化的调度系统也已开发完成。《辽河流域洪水调度方案》已编制完成。松花江、辽河流域防洪调度概化图,堤防、大型水库防汛基础资料手册,重点中型水库防汛基础手册,试点地区洪水风险图等,把松辽流域的防汛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压力:
防洪工程仍存隐患
旱涝并存不容乐观

  “据气象预测,今年长江中游可能发生大洪水,而根据历史上洪水发生的统计规律,当长江发生大洪水时,松花江也极有可能发生大洪水。”“种种迹象表明,极端天气可能导致今年辽河流域水旱灾害频繁发生。”……今年汛期未至,气象专家们已经一再提醒,松辽流域防汛形势不容乐观。
  从历史上看,松辽流域就洪涝灾害频繁,既有江河流域性大水,也有突如其来的山洪灾害。而全球气候变暖这一不争的事实,更带来极端天气事件明显增加,自然灾害加重,对流域防汛抗旱提出新的挑战。2005年6月,2个小时点降雨200毫米的暴雨,在黑龙江沙兰镇酿成灾害;今年3月,一场持续38个小时的特大暴风雪袭击辽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近年来发生的极端气象事件警示着松辽流域必须时刻保持戒慎恐惧,长存危机意识。
  防汛不能有半点麻痹,抗旱同样不容忽视。特殊的气候和地理条件决定了东北旱涝交替、旱涝并存、西旱东涝。今年入夏以来,东北地区持续高温少雨,旱情急剧发展。6月25日,国家防总与吉林、辽宁两省紧急会商,研究部署抗旱工作。严峻的旱情也给防洪调度提出了新的命题:如何更好地运用洪水风险管理的理论,在确保安全度汛的前提下,搞好雨洪资源的管理与利用。
  面对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对防汛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松辽流域防洪保安体系仍有薄弱环节。
  “工程险工隐患多,防洪能力仍有待提高。”据松辽委防办负责人介绍,目前,嫩江、松花江主要支流缺少防洪调蓄工程,支流洪水对干流防洪构成较大威胁。流域主要江河的沙基沙堤、沙坝、河道险工险段较多,存在安全隐患。而近几年新建和加固的工程未防御过大洪水,防洪能力也有待检验。同时,流域内22座重点防洪城市,基本未达到规划的防洪标准,城市防洪任务较重。
  大江大河之外,“两小”防洪安全同样是松辽流域度汛的隐忧。松辽流域大部分中小河流没有进行有效治理,标准偏低,甚至不设防。流域内还分布了上千座病险水库,其中绝大多数是中小水库。这些水库交通不便、通信不畅,工程老化失修、防洪能力低,管理比较落后,普遍存在着安全隐患。
  松辽流域还面临蓄滞洪区建设滞后的难题。月亮泡和胖头泡蓄滞洪区在规划中承担着哈尔滨市100年一遇至200年一遇洪水的防洪任务。目前,两处蓄滞洪区还未开工建设,围堤标准低,缺少安全设施,难以正常运用,遇大洪水时只能人工扒口,需要临时转移安置大量人员,工作难度可想而知。
  同时,今年地方政府集中换届,各级行政领导人员变动较大。一些新上任的领导对防汛抗旱工作不大熟悉,未经过实践锻炼,缺乏指挥调度经验,落实防汛抗旱责任制的难度较大。一些地区多年没有发生大洪水,干部群众防洪意识比较淡薄。这些都是安全度汛的隐患所在,防汛决不可掉以轻心。

应对:
汛前准备扎实充分
各项措施着力落实

  5月16日,松辽委2007年防汛工作会议召开。5月22—26日,三个检查组对28座水库进行了防汛专项检查。6月7—11日,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陈雷率国家防总检查组检查松辽流域防汛抗旱工作。6月11日,松花江防总工作会议召开。从这张时间表,我们可以读出松辽流域备汛紧张有序的节奏。
  流域内各省的备汛工作也都在紧张展开。“动手早,抓得实,领导重视、工作到位、准备充分、措施得力。”国家防总检查组对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今年备汛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三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防汛抗旱工作,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不懈抓水利、抓防汛。自去年汛后,三省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抢修水毁工程。黑龙江省对松花江沿岸城镇的199公里堤防进行了达标建设,对47座病险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加高加固中小河流堤防977公里。吉林省修复水毁堤防48处24.5公里,去年“8·12”特大暴雨洪水造成的伊通河39处堤防决口已全部修复。辽宁省新修加固堤防346.2公里,维修加固护岸15.9公里,新建加固护岸丁坝888座,清淤河道138.6公里。
  今年汛前,流域内各地普遍开展了防汛大检查,分别对检查出的问题,落实了各项整改措施。在三省的主要媒体上,各大中城市、大中型水库、重要堤防和防御山洪等防汛责任人都已经向全社会公开,进一步落实了责任制。
  预则立,不预则废。辽吉黑三省十分重视防汛抗旱预案的修订和审批工作。汛前完善了城市防洪、水库抢险、山洪防御和抗旱等各项预案,为防汛抗旱指挥提供了决策保障。流域各省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和抢大险的要求,加紧做好防汛抗旱队伍和物资储备,为防灾减灾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汛期在即。松辽流域已经枕戈以对,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按照国家防总检查松辽流域防汛抗旱时提出的明确要求,把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确保流域安全度汛。
作者:王鑫
首页 | 专题头条 | 最新要闻 | 各地讯息 | 一线身影 | 气象预测 | 汛情旱情 | 综合评析 | 聚焦前线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