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黄河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的成立,是国家进一步加强黄河治理开发的一件大事,这一重要决策十分必要和及时,将在确保黄河安澜、保障水资源安全、实施洪水泥沙统一治理方面实行流域统一管理、统一指挥。”黄河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总指挥、河南省省长李成玉在黄河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成立大会上如是说。
2007年6月4日,成立了57年之久的黄河防汛总指挥部正式更名为黄河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简称黄河防总),由河南省省长任总指挥,黄委主任任常务副总指挥,流域8省(区)副省长(副主席)和北京、兰州、济南军区副参谋长任副总指挥。此次更名,与原来的黄河防总相比,不仅扩大了成员单位的范围,加强了防汛职能,更新增了流域抗旱职能,使黄河防总的工作范围从中下游四省扩展到全流域,职能从防汛为主扩展到防汛抗旱并重。这种转变,不仅仅是规模和体制的变更,更是国家对黄河治理开发的新要求,充分体现了流域防汛抗旱一体化的管理理念,也凸现了新时期黄河防汛抗旱形势的严峻和任务的艰巨。
建国初期,根据黄河防汛形势需要,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成立黄河防汛总指挥部,随后,黄河防汛总指挥部多次调整,但每一次调整都赋予了新的职责和任务,都和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黄河防总也创造了成立57年来黄河下游伏秋大汛岁岁安澜的光辉业绩,有力地保障了流域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进入21世纪,洪水威胁与水资源短缺并存的局面让关心母亲河的人们再次陷入深思。我们无法忘记洪水与断流给我们带来的深刻记忆:“96.8”洪水、2003年的“华西秋雨”、连续多年出现的断流.....。为了缓解黄河防汛抗旱的严峻形势,我们曾进行了全河水资源管理和水量统一调度以及连续五年的调水调沙,正是这些实践,人们认识到,黄河治理必须防汛抗旱并举、兴利除害兼顾,黄河的问题虽然表现在局部河段,其症结却在全流域的治理开发,从全局着手,实现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水沙的统一调度势在必行。
目前,黄河防汛抗旱形势依然严峻:黄河下游已20多年没来大水,发生大洪水的几率在加大,加之小浪底至花园口区间尚有2.7万平方公里的无工程控制区,一旦发生暴雨洪水,对黄河下游威胁很大;河道萎缩,排洪能力降低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流域干旱缺水严重;防汛抗旱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在这些问题中,黄河流域的省(区)各自都面临长远与近期、整体与局部利益的交融,我们只有坚持黄河治理开发的全局,同时兼顾各方利益,才能实现科学治水的初衷。
黄河防总是经国务院同意,国家防总批复成立的,是国家应对黄河问题的积极、及时的举措,是顺应黄河防汛抗旱形势发展的历史必然。正如国家防总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指出的那样:“黄河防总为全面提高黄河流域防汛抗旱能力和工作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黄河防总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全流域的广度,主动协调上下游、左右岸、省际间的关系,全面做好黄河流域防汛抗旱工作。”
黄河防总的基本职责是贯彻落实《水法》、《防洪法》、《黄河水量调度条例》等法规,按照国家防总的要求,组织、指导、协调、监督黄河流域的防汛抗旱工作。
黄河防总办公室设在黄委,是黄河防总的办事机构,要承办黄河防总的日常工作。为了履行好国家赋予黄河防总的职责,黄河防总将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把每年定期召开黄河防总会议和不定期召开黄河防总成员会议相结合,并建立防汛抗旱信息报告和共享机制,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确保黄河防总高效运行。
当前,黄河即将进入主汛期,黄河防总的成立,理顺了防汛抗旱的运行机制,增加了我们应对灾害的筹码,标志着黄河防汛抗旱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但这仅仅是在体制上对黄河防汛抗旱提供了保障,真正让关系亿万人民安康的黄河走向健康,让流域治理与区域发展紧密结合,互为和谐,新的黄河防总还任重道远。
来源:黄河报·黄河网 2007年6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