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治淮19项骨干工程之一、淮河干流迄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顺利通过总体竣工验收,标志着淮河流域整体防洪保安水平达到一个新高度。 今天,就在治淮建设传来一个又一个喜讯的时候,淮河防洪究竟面临着怎样的形势?淮河防洪是不是可以高枕无忧? 形势严峻:防洪隐患今犹在 客观上,淮河流域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年内6—9月雨量占全年降水量70%~80%,形成了非涝即旱这一十分显著的特点。刚刚过去的暖冬,预示着各种极端气候活动极有可能加剧。而中长期天气预报中的南北两条降雨带,随时可能降临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的淮河流域,淮河发生流域性大洪水的可能性在增加。 果真如此,面对异常严峻的防洪形势,依旧存在着诸多防洪隐患的淮河将再度经受考验。 隐患之一是流域整体防洪标准仍然偏低,与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依然不相适应。治淮19项骨干工程尚未全面建成,现状防洪标准仍然偏低;淮河上游河道的防洪标准只能达到10年一遇;中游河道未完成整治,行洪不畅,全长640公里的淮北大堤加固工程仍在实施,堤防隐患多、标准低;下游入江水道沿线堤防及建筑物隐患较多,河道行洪不畅,实际行洪水位普遍高于设计水位;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尚未实施,洪水出路问题尚未从根本上解决;沂沭泗河水系东调南下二期工程尚未全面实施,防洪能力偏低。 隐患之二是治淮在建工程多,在建工程安全度汛任务十分艰巨。目前,治淮19项骨干工程尚有10项仍在紧张施工,要实现今年底基本完成的目标,时间紧、任务重,要确保在建工程汛期万无一失,面临极大的防洪压力。同时,已经验收或基本建成的项目中,许多尚未经历大洪水的考验,其安全同样不可小视。 隐患之三是行蓄洪区运用频率全国最高,建设严重滞后。淮河流域共有28个行蓄洪区,普遍存在人口密集、启用标准低、安全建设不足等问题,行蓄洪区得到安置的人口不足总人口的1/3,已修建的撤退道路仅占规划修建道路的42%。 隐患之四是水库病险问题突出,严重威胁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目前,淮河流域共有水库5700座,病险水库占40%,其中36座大型水库中有18座为病险水库,占50%。与淮河防洪调度关系密切的梅山、响洪甸、鲇鱼山、宿鸭湖水库,除宿鸭湖外,均为病险库,不能充分发挥防洪作用。 除此之外,淮河流域还存在支流防洪标准低、内涝问题严重、防御台风暴雨和山洪泥石流较为困难、部分干部群众存在麻痹侥幸心理等诸多问题。 上述隐患,无一不是淮河防汛的心腹之忧,却又无法在一日之间根除。因此,淮河防汛形势仍将十分严峻,不可掉以轻心。 成竹在胸:防洪能力今胜昔 一个月前,记者在淮河流域安徽、江苏、山东采访时看到,上至省长,下至县长,面对可能发生洪水时诸如护堤、行蓄洪区运用、群众的转移安置救助、灾后重建等的一系列专业性很强的问题,没有一丝的无措和慌乱,却有十分的沉稳和自信。这一切,来自沿淮四省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来自各级防汛责任制的落实,来自各种周密的预案和调度决策水平的提高。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治淮步伐的加快,淮河流域防洪体系建设逐步完善,防洪保安能力进一步增强。目前,国务院确定的治淮19项骨干工程已全部开工建设,呈现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其中怀洪新河续建工程、入江水道巩固工程、分淮入沂加固工程、洪泽湖大堤加固工程、包浍河初步治理工程、入海水道近期工程、淮河中游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等7项已通过竣工验收,20座大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汾泉河初步治理工程已基本完成,淮河干流上中游河道整治及堤防加固、淮河流域行蓄洪区安全建设、防洪水库、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工程、涡河近期治理工程、奎濉河近期治理工程、洪汝河近期治理工程、沙颍河近期治理工程、湖洼及支流治理工程、其他工程等10项在建。治淮19项骨干工程建设的陆续建成和不断推进,使淮河防洪工程体系得以逐步完善,为淮河防洪提供了必要工程手段。 经历了1991、2003年大水之后,今天的淮河流域防洪能力的提高,不仅体现在防洪工程体系的改善和加强,而且更多地体现在包括防洪工程体系的加强、沿淮地方各级政府抗洪救灾应急处置能力的提高、防汛部门能力的提高和科技水平的提升、汛前准备的细致等综合防洪体系的逐步完善。 从3月中旬开始,淮委及沿淮四省派出多个检查组,对各地防汛准备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限期整改。 4月28日,淮河防总召开了2007年工作会议,全面分析了今年流域防汛抗旱形势,明确提出了今年流域防汛工作的目标,研究部署了流域防汛抗旱工作,做到了组织、工程、预案、物资、队伍“五落实”。 4月30日,《淮委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等10项预案获得通过,《淮河洪水调度方案》得到修订完善;随后,《淮河防御洪水方案》获国务院批复。与此同时,沿淮四省加紧对重要堤防防洪预案、城市防洪预案、行蓄洪区撤退预案、山洪灾害防御预案、防台风预案等各种预案的完善。 确保治淮在建工程安全度汛,是淮河今年防汛的重点之一。为此,从年初开始,淮委先后召开了四次治淮工程建设协调会,全面加快治淮工程建设步伐。目前,治淮骨干工程建设进展总体良好,临淮岗洪水控制已于日前通过验收,汾泉河初步治理、大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洪汝河近期治理等3项工程正在抓紧进行竣工验收工作;淮北大堤加固工程、涡河、沙颍河、洪汝河近期治理工程、嶂山闸除险加固、刘道口枢纽、燕山水库、白莲崖水库等工程进展顺利,并制订了度汛方案,确保度汛安全。 在淮委防汛会商室,大屏幕上清晰地显示着重要河段的实时情况。近年来,淮河流域先后建成了防汛通信系统、水文自动测报和实时雨水情信息传输系统、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基本实现了气象、雨情、水情等实时防汛信息的传输和共享,大大提高了淮河流域防汛调度决策水平。 在淮河采访的几天里,“团结治淮”这四个字,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作为沿淮四省承续的传统,“团结治淮”已不仅仅是过去淮河危急时刻的互相帮助、互相支持,还是如今淮河风平浪静之时的互相谦让、互相协作。这是传统的升华,也是淮河安澜的保证之一。
来源:中国水利报 6月2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