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泉州防抗"圣帕"交出满意答卷 |
|
2007-08-24
|
19日2时,台风“圣帕”在泉州惠安崇武正面登陆。
面对台风正面袭击和后续强降雨,泉州干群众志成城,奋起抗灾。截至22日8时,泉州市安全转移群众98679人次,没有出现人员伤亡和重大的险情、灾情。
泉州防抗“圣帕”的成绩获得了国家防总检查组的高度肯定。检查组认为,从台风登陆点的情况来看,泉州防抗此次台风的工作做得很好,基础设施和防灾体系日益完善。
泉州市拥有427公里海岸线,是灾害多发地区。近几年来,泉州市先后投入数十亿元资金,实施了晋江下游防洪岸线整治工程、城区防洪工程、水库除险保安工程、海堤及重要海岸线加固治理工程、晋江九十九溪下游防洪排涝工程等,大大提高防洪能力。泉州市还投入巨资开展防汛信息化建设,建成覆盖全市的水、雨、潮、风情自动测报系统、重要防洪工程汛情远程监控系统、沿江城区及重要防洪工程下游洪水警报系统;同时,健全防汛指挥机构,不断修编和完善各类防洪抗灾工作预案,相继制订了防台风工作预案、防洪预案、渔业防台风工作预案、地质灾害防御预案、人工增雨预案、防漂船预案、水库下游群众安全转移预案等。
防灾体系的建设,成了泉州防抗台风的重要保证。当“圣帕”来袭时,泉州迅速启动防台风预案。把重点放在了迅速做好海洋渔业防风防浪工作、城镇防风排涝工作、山洪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强化水库等水利工程的巡查值守和统一调度、强化重点部位、重要环节安全防范等。由于措施到位,各项防洪工程发挥有效作用,泉州许多地方出现了“大水情、小险情”、“灾害重、损失轻”的现象。
台风来袭时,正值捕鱼的高产期,不少渔船刚出海不久,不愿返回。针对这一情况,沿海各县(市、区)和海洋渔业部门按照市里统一部署,耐心细致做好调度、说服工作,逐艘、逐船督促按时进港避风。18日夜间,台风登陆前后,惠安斗尾出现13级的大风,但由于所有船只、渔业生产人员以及濒海一线危险区域人员及时避风,没有造成重大险情和人员伤亡。同样,泉州市共30735名易滑坡地带、病险水库下游和矿山企业等危险区域的群众得到安全转移,在连日的暴雨中,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圣帕”来袭期间,泉州市危险区域的96308名人员分批分次得到安全转移和妥善安置,为历次台风期间全市转移人数最多的一次。期间,泉州市共组织4.6万人的应急抢险队伍,把损失控制在了最低限度。
面对肆虐的台风,泉州干群上下一心,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来源:福建日报 2007年8月24日
|
|
作者:阮锡桂 |
SRC-10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