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 内容页

水日,在北京街头的小调查

2006-03-22

    今天是“世界水日”,也是“中国水周”的第一天。记者在北京最繁华的地段之一——西单,对过往的人进行了随机采访。

 

 

    接受采访的人知道3月22日是“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人数占总人数的26.6%。其中40岁以上的人显然对水资源的关注高于20到30之间的人。20到30岁之间的被采访者中了解“世界水日”的不到10%,而这一年龄层的人相较其他年龄层的人来说,接触媒体的频率更高,形式更为丰富。

 

    虽然知道“世界水日”的仅仅占被采访者的26.6%,但其中绝大部分的人,对记者提出的“平时是否关注水资源问题”做出了肯定的回答。特别是年龄超过40岁的人对水资源表现出了极大关心。

 

    被采访到的人超过一半的人都主动的向记者表达了自己对水污染问题的忧虑;有些被采访者特别是其中的老年人还向记者谈起了他们的节水经:家里的水如何循环使用,怎么教育下一辈们节约用水。有位老者的话着实让记者感动,她说,我常和老伴拌嘴,就因为他总是忘记要爱惜水。

 

    关注水资源但却不知道“世界水日”,记者感受到,作为宣传主体的媒体是否做得还不够呢?如果说世界水日是水的节日,那媒体是否连这个节日也忘了去关注呢?

 

    我们了解到,在今天,以北京地区来说,各个区的政府和水利相关部门都以张贴海报、组织主题活动等方式在宣传水日、水周。但这个本应被全民关注且日益引起全民关注的问题,仅仅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宣传是否远远不够?在被采访者中,超过一半的人提出了这样的看法。其中很多人都积极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比如到社区进行宣传,在电视上播放宣传片等等。

 

    作为宣传主体的媒体,在“世界水日”这一天,是否应该更积极主动些,让水日更丰富些?推而论之,是否应该更积极主动的挑起宣传水资源问题的大梁呢?

 

相关链接

 

    1992年12月22日,联合国 的47/193号决议将每年的3月22日设立为“世界水日”。这是提醒公众重视水资源问题的一个特殊的日子。在2003年12月23日的58/217号决议中,大会宣布从2005年3月22日的世界水日开始,2005年至2015年为“生命之水”国际行动十年。今年“世界水日”主题是“水与文化”,将由联合国教科文领导。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颁布后,水利部即确定每年的7月1日至7日为"中国水周",考虑到世界水日与中国水周的主旨和内容基本相同,因此从1994年开始,把"中国水周"的时间改为每年的3月22日至28日,时间的重合,使宣传活动更加突出"世界水日"的主题。

 

    今年水利部确定的纪念“世界水日”和“世界水周”的主题是“转变用水观念,创新发展模式”。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6年3月22日

作者:王雯 李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