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行全员理财
健全内控机制 促进绩效管理
近两年,松辽委积极贯彻落实2010年全国水利财务工作会议精神,以财务管理的全局观、整体观、和谐财务观为统领,以“全员理财”为措施,围绕预算、资产、财务管理三条主线,进一步健全内部控制机制,保障了资金安全和资产完整,促进了财政资金绩效目标的实现。
一、注重内部环境建设、树立全员理财理念
我委党组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在水利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总结以往的经验和教训,达成了一个共识:“一个单位的财务工作做不好,这个单位的事业就发展不好!”财务工作涵盖预算管理、资产管理、财务管理,渗透于水利业务的各个环节,做好财务工作,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更是“涉财”部门的事情。只有树立“全员理财”理念,才能最大限度地管好用好资金,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才能向社会提供更优质的水利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正因为如此,我委在内控管理机制建设中,提出了“全员理财”的理念和措施:以“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管理相匹配,资财安全与项目绩效相结合”为指导思想,科学制定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在预算管理中的工作责任和工作流程,使财务与业务部门实现了合作共赢;以“谁花钱、谁负责”为原则,明确了单位决策层、中层、经办人在资金使用、资产管理中的职责。内部控制机制建设得到了有效执行,做到了“行为制约与工作推动相一致、财务监督与保护干部相统一”。
二、预算管理建立了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密切合作的工作机制
在预算编制、执行、总结、验收、绩效评价、新增需求分配的各个环节,建立了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通力合作、良性互动的工作机制。
一是预算编制做到了“谁花钱、谁编制预算”。在业务部门建立了“项目预算员”制度,业务部门作为项目执行单位,在预算申请时就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成果,明细费用开支的经济分类。
二是形成了“通过抓工作进度来实现预算执行进度”的工作机制。委领导班子中,分管财务、计划、监察审计和业务工作的领导达成共识,将预算执行进度视作年度工作任务完成进度,并作为考核中层干部执行力的重要依据,从而促使各业务部门在预算执行管理中切实负起了责任,确保了预算执行管理阶段目标和年度目标的实现。
三是规范了行政事业类项目的验收管理。建立了财务部门牵头,业务部门参与配合的管理模式和专家组审验制度。逐步建立起了验收管理的倒逼机制,提高了项目实施单位的预算编制和执行水平。
四是积极推进绩效评价管理工作。对财政部指定的试点评价项目,实行“先总结验收,再绩效评价”的工作流程。由财务部门负责牵头组织,由专家组根据年初制订的绩效目标和考核指标,结合项目完成情况和绩效指标达成情况,对项目进行考评打分。验收和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下一年度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
三、资金使用管理强化了经办部门和经办人的责任
从制度建设入手,推进全员参与预算执行和资金使用管理。2011年,出台了《松辽委关于资金管理的若干规定》,进一步明确了资金审批权限,落实了资金使用部门和经办人的责任,完善了“谁花钱、谁负责”的责权对等的财务管理责任体系。
一是在资金使用中强化参与者责任意识。强调使用资金的各部门及财务活动中的每一位参与者,都要对主持或参与的经济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二是在合同管理中严格执行联合审签制。由经办部门提出申请,财务、监审、业务主管领导、财务分管领导按照职责分别审签,大额资金合同律师把关。
三是在发票管理中将报销审查关口前移。采用“经办人取得发票后,先上网查询发票真伪,确认无误后,经部门负责人审批,再到财务报销”的方式。分解了资金使用各环节的风险点,将责任落实到了不同层级、不同部门的人员,促进了非财务人员对资金使用的责任意识,强化了财务管理在保证资金安全中的权威性、严肃性和强制性。
为做好全员理财工作,财务部门加强了服务工作,及时向各部门和领导反馈财务信息,实现部门内部、部门之间、部门与领导之间的财务信息对称。对于各业务部门,财务人员主动上门服务,及时掌握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积极献计献策,形成互动机制,推进财务管理与水利业务工作结合。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2年5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