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强本固基 开拓创新
全面提升水利建设质量管理水平
江苏省水利厅
近年来,江苏水利建设投资始终保持在120亿元以上,建设项目多、分布广、类型全、要求高。在水利部的关心指导下,我厅坚持把质量管理放在建管工作的首位,不断规范建设程序,努力提升建管水平,按期保质地完成建设任务,实现了“四个安全”的目标。每年我省都有新建工程荣获国家级奖项,淮河入海水道获得鲁班奖和詹天佑奖,并被评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典工程,南京三汊河口闸、无锡梅梁湖泵站、镇江九曲河枢纽等获得水利部大禹奖。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加强前期工作。前期工作好坏决定了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在保增长、扩内需、加快水利建设的形势下,我省坚持依法合规、严格把关,前期工作做到了程序不减、要求不降、深度到位,满足了工程建设的需要。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加强方案论证比选,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确保科学合理、切实可行;加强咨询论证和阶段审查,对重要方案和重大技术问题组织咨询论证,开展阶段成果技术预审;注重打破地域界限,以竞争吸引优秀规划设计队伍,增强规划设计单位质量意识,强化内部质量控制,提高报审文件质量。
二是完善建管体系。在招投标管理方面,完善招标文件审查办法,强化招投标监督,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在稽察工作方面,经省编办批准成立了省水利工程建设稽察办公室,制订并实施稽察办法,实现了稽察工作常态化;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建立了500家从业单位、6000名从业人员的信用档案,按季度考核公布履约情况,有效推进了水利建设市场诚信建设;在专项治理方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有关部署要求,制订工作方案,形成了强有力的工作机制,有效规范了市场秩序和建设行为,促进了工程质量的提升。
三是强化过程管理。建设过程是工程质量形成的核心阶段。我们全面抓好“五个环节”,迅速提升应对大规模建设的能力。一是施工图设计审查环节,印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若干意见》,提高了施工图审查的质量;二是设计变更环节,要求项目法人按照《重大设计变更事前备案暂行办法》,对重大设计变更进行备案;三是合同管理环节,重点检查中标单位是否按照合同配备人力和装备资源,检查进度、质量是否符合合同的要求;四是监管协作环节,整合督查、稽察、监察、专项治理、质量监督等力量,加强对建设过程的管理,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把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五是验收环节,严格执行新的验收管理规定和验收规程,提高验收率,缩短验收周期,验收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四是突出质量监督。全面施行地方标准《水利工程质量监督规程》,不断完善质量监督体系,实现了质量监督的规范化和全覆盖。我们坚持质监机构规范运作,依法办理质量监督申请、质量核备与核定等手续,加强对工程质量缺陷备案与处理的监督工作;坚持高频次现场检查,保持监督的高压态势,及时提出检查意见,督促整改到位;坚持法人委托质量检测,在普遍实行施工自检、监理平行检测的基础上,实行项目法人委托检测制度;坚持必要的质检步骤,在施工关键阶段、阶段验收和竣工验收前,均由质监机构委托检测单位对实体质量进行检测。
五是做好指导服务。在切实履行监管职责的同时,各级水利部门认真做好指导服务工作。在初步设计或设计变更报批前,主动联系,及早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和要求;对进度安排、重大施工方案等技术难题,协助参建单位一起商量研究解决;通过建设简报、动态月报、督查通报等反映工程建设进展,介绍好的建设管理办法和经验;大规模组织专题培训和考察。既有以对象为重点的项目法人、监理、评标专家、质量监督员培训,又有以内容为重点的安全生产、工程质量、征地拆迁、施工技术培训。组织考察外省市水利和省内交通、市政、铁路工程,并针对县直接实施项目急剧增加的情况,重点加强了县级水利建管人员的培训。
在加强水利建设质量管理的过程中,我们深切体会到,要做好此项工作,必须实现“三个创新”:
创新思路是前提。作为全国唯一的水利现代化试点省份,江苏水利工程建设强度高,民生水利发展快,水利改革举措多,质量管理面临着新形势和新要求。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江苏水利实际,明确了建设质量管理的工作思路和总体目标,坚持以提升质量管理水平为中心,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推进质量管理从被动应急型管理模式向主动前瞻型管理模式的转变,全面提升水利建设质量管理水平,实现质量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创新制度是保证。在规划方面,我省推行了规划许可制、竞争立项制等五项制度,出台了《水利规划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在建设管理方面,制订了《水利工程招投标诚信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在质量管理方面,颁布了地方标准《水利工程质量监督规程》等技术文件,为提高建设质量提供了制度保障。
创新科技是支撑。我省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提升水利建设质量的推动力,积极组织开展水利建设重大课题研究,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顶管工艺、超大弧形钢闸门及支臂结构、重点海岸段稳定性观测取得阶段性成果。太湖清淤施工技术有效解决了清淤与湖泊保护、淤泥固化处理等关键问题,为提高建设质量提供了技术支撑。
我省水利建设质量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有些问题还需要继续关注:一是随着省直管县体制改革和民生水利推进,县级水利工程建管能力迫切需要提升。二是市场主体无论从数量还是素质都需要大力培育提高。三是行政监管能力及方法需要改进加强,以避免低价中标、恶性竞争等行为。
质量是水利工程的生命,是水利建管工作的核心价值所在。我省将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兄弟省市好的经验做法,进一步增强质量意识,明确工作责任,强化各项措施,推进我省水利建设质量管理迈上新台阶。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2年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