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强建设管理 完善体制机制
大力推进抗旱服务组织健康发展
湖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
2012年2月
湖南省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干旱多发频发。2009年的夏秋连旱、2011年的春旱和夏伏旱以及近几年秋冬季节连续出现的江湖低水位给全省农业生产、群众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近年来,我们切实加强抗旱服务组织建设管理工作,全省共建立了县级抗旱服务队124个,乡镇村级各类抗旱服务组织578个,抗旱服务队伍初具规模,应急能力明显提升,抗旱效益十分突出。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组织领导,切实加大抗旱服务组织支持力度。多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防汛抗旱应急保障体系建设,省防指明确要求把抗旱服务组织作为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重点建设,省防办2008年下发了关于加强防汛抗旱服务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全省各级地方政府采取明确性质、理顺体制、理清职能、严格核编等措施,新建或完善了一批抗旱服务组织。各县抗旱服务队由县政府批准,大多数被核定为全额或差额拨款事业单位。部分县无偿划拨土地建设抗旱物资设备储备仓库,安排抗旱设备购置和维修养护经费。长沙县财政安排50万元新建800平方米抗旱物资仓库,桃江县政府划拨30亩土地建设抗旱物资储备管理中心。
二、突出五个坚持,不断创新抗旱服务组织体制机制。一是坚持“四有”建队标准。即有机构编制、有抗旱设备、有设备仓库、有管理制度。二是坚持探索两队合建模式。从人员、设备、仓库上整合抗旱服务队和应急抢险队,做到有旱抗旱、有汛防汛、有涝排涝。三是坚持“专兼结合”原则。各县抗旱服务队的固定编制核定为3至5人,队长由县防办主任兼任,任命一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有经营头脑的同志为专职副队长,机械操作手从基层水管单位和乡村能工巧匠中选聘。四是坚持拓宽服务领域。在确保认真履行抗旱防汛服务职能的前提下,积极参与沟渠疏洗、山塘清淤、河道保洁、安全饮水和小型水库加固等水利工程建设。五是坚持完善服务体系。在水库管理所、乡镇水管站成立抗旱服务分队,在村组成立抗旱服务基站,初步形成了以县级抗旱服务队为龙头,以乡镇抗旱服务分队为纽带,以村组抗旱服务基站为补充的社会化抗旱服务网络体系。
三、落实补助政策,着力夯实抗旱服务组织发展基础。6月初,中央财政支持我省52支县级抗旱服务队购置抗旱设备。我们坚持“三严格、三统一”原则抓紧抓实这项工作,即严格采购程序、严格审核方案和严格组织验收,统一大宗设备集中采购、统一制作标牌标识、统一验收标准。省防办、省财政厅严格审批各县编制的采购方案,实行省级集中采购和县级自行组织采购相结合,其中省级集中采购部分节约资金600多万元。各县市区制定完善了设备使用、维修、保养等管理办法,确保抗旱物资设备长期发挥效益,不断增强服务队自我发展能力。
四、立足本职岗位,充分发挥抗旱减灾生力军作用。我省抗旱服务队始终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及时为群众提供方便、就近、优质的抗旱服务。近5年来,我省各级抗旱服务组织累计维修各类设备8.6万台套,抗旱灌溉面积2000万亩次,挽回粮食损失20亿公斤,减少经济作物损失8亿多元。娄底市娄星区抗旱服务队向全区公布抗旱应急服务电话,被农民誉为抗旱“及时雨”。长沙县抗旱服务队在负责全县旱情监测、防汛应急抢险、抗旱应急服务的同时,还承担山塘清淤、河道保洁、灌排泵站机电设备维护检修等工作。
各位领导、同志们,在加强抗旱服务组织建设方面,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但与国家防总的要求和农民的抗旱需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下一步,我省将按照国家防总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尽快制订出台支持抗旱服务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努力推进抗旱服务组织建设管理工作,全面提升我省抗旱减灾的综合能力。